技”时代 “匠”功夫丨陈松林:小玻璃大工匠,二十多年只为做好一件事


  开栏语

  每一个榜样都是一座标杆,每一个榜样都是一盏明灯。当前,佛山正全力打造“匠才之都”,制造强市的能工巧匠拥有哪些高光风采和高超技艺,今后又将如何传承?本栏目采访了不同领域、行业第一梯队的代表人物,通过走近先进典型,了解其在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不懈奋斗的故事,唱响新时代工匠人才奋斗赞歌。

  陈松林

  陈松林,广东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经理,中级化学分析工程师,被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南海中心聘为玻璃分析检验员职业命题开发专家,是佛山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获评佛山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佛山市南海区优秀高技能人才、首届佛山大城工匠,设立南海大城工匠工作室。

  

  两赴日本研修

  攻破关键核心技术

  “别人把这些残次品当做垃圾,我们却把这些当做宝贝。”陈松林指着身边的一批玻璃瓶样品说。一个看似完好的玻璃瓶,在高倍数检测仪器下,才能显现出细微的瑕疵。而这些肉眼无法察觉的瑕疵,决定了这批玻璃的质量是否合格。在检测中发现瑕疵并解决问题,正是陈松林的日常工作。

  为了掌握更先进、更高效的检测技术,2008年和2009年,陈松林两度远赴日本研修玻璃技术。“研修的过程很枯燥,当时前去学习的人也有不少,但是我坚持下来了。”陈松林说。

  从日本学成归来后,陈松林就经常沉浸在车间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可以说,车间哪里有异常,我就跟到哪里。”有一次,公司晚班生产的玻璃瓶出现“破瓶”问题,只能全部报废。陈松林听到消息后立刻扑到生产线上,及时找出异常原因,快速解决了问题。公司生产线恢复24小时生产,损失降到了最低。陈松林表示,“能够为生产解决实际问题,这点我是非常自信和自豪的。”

  多年坚持刻苦钻研技术下,陈松林攻破了破瓶、结石、气泡等玻璃行业经常出现却又难以解决的检测分析技术,并将之转化为公司的标准,填补了公司在玻璃分析检验方面的技术空白。据统计,陈松林探索出的技术,每年至少能为公司减少五百万元以上的报废和投诉经济损失。2014年,在陈松林团队的带领下,公司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成为日用瓶罐玻璃行业全国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实验室。

  

  践行工匠精神

  “传帮带”培养青年人才

  陈松林表示,“我认为的工匠精神,就是做事情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然后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这句话,正是陈松林一路走来,成长为首届佛山大城工匠的最好注解。

  从一名普通的化验员,成长为公司检测中心负责人,陈松林只用了四年时间。他以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生产难关,和团队成员一起制定出先进的玻璃检测分析方法,其中已有两项通过国家标准。

  此外,陈松林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专科出身的他,继续进修了中国石油大学工艺专业和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他还积极参与公司举办的外出学习交流活动,为公司引进更多先进技术。

  在主动学习更多专业知识的同时,陈松林始终注重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毫无保留地将专业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同事。在他的“传帮带”下,一群刻苦钻研技术、本领过硬的青年工匠茁壮成长,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陈松林表示:“我们现在有16家分公司,每家分公司我都有培养人才。”

  一件小小的透明玻璃,折射出陈松林二十多年来的坚持与刻苦。他表示,自己在行业中为社会所做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践行工匠精神,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链接

  近年来,佛山高规格评选、表彰了90名大城工匠。以大城工匠队伍为榜样,佛山市人社局广泛持续培育和弘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全力打造“匠才之都”,培育高素质技工队伍,以“制造业当家”推动佛山高质量发展。

  佛山持续出台多项技能人才扶持政策,为一众技能人才提振信心。其中,《佛山市职业技能升级行动市级奖补项目实施办法》提出,要对市级企业首席技师、技师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等项目进行奖补,助力培养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工匠精神和传承理念的高技能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