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老就业更贴心 群众生活有保障

  盘点2022年高明十件民生实事(下)

2.jpg

  高明区跃华路,市民在自行车道上行驶。/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3.jpg

  经过整治后,53条内街巷交通环境得到较大提升。图为经改造后的荷城街道德信花苑小区。/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4.jpg

  高明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专题培训。/部门供图

  统筹/佛山日报记者冯慧雯

  文/佛山日报记者冯慧雯、黎翠怡、何志勇、陈嘉懿、王添

  2022年,高明区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年度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办理完成。

  其中,在出行环境优化、就业质量提高、养老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喜人成绩,为高明市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专用道建设  

  完成55公里专用道改造提升

  中心城区自行车及电动车专用道建设作为高明区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是惠及广大群众日常出行的畅通工程,也是提升市民满意度和获得感的民生工程。

  专用道从2021年11月动工建设,经过6个多月紧张施工,在2022年5月全线完工,比预期提前2个月,完成了55公里自行车及电动车专用道的新建和提升。

  55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建设主要分为新建类和提升类,其中新建类有25公里,分布在跃华路、泰华路、大成路等12条道路,对道路坑洼修复后进行铺设绿色的自行车专用道装甲,提升道路的舒适性。

  另外,改造提升类有30公里,分布在中山路、沿江路、沧江路等9条道路,主要对原有自行车道进行拓宽、增加机非分隔护栏、施划交通标线以及涂上防滑绿色装甲。“上下班通勤更方便了,道路更平整了。绿色的专用道,也成了一道风景线,很亮丽醒目!”市民邱女士说。

  记者从高明区交通运输局获悉,在工作推进过程,该局专门成立了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班,结合全区实际深入调研,制定专用道建设提升方案,明确各责任单位的建设任务。

  项目推进过程中,区交通运输事务中心通过前期调研、设计方案比对、实地考察、优化交通组织施工、使用聚氨酯防滑装甲新工艺等措施,推动一个个因地制宜、舒适可行的专用道建设提升方案快速落地。这些建成后的车道辨识度更高,防滑性能以及耐久性都比较好,得到市民群众的认可。

  其中,西江产业新城管委会承办了45公里的建设任务,在新建的城市道路中配套建设标准的自行车及电动车专用道,也对现有道路进行专用道的新建和提升,形成连贯顺畅的专用道线路网络。荷城街道办也通过实地考察及需求分析,承办了富湾片区和三洲片区的10公里建设任务。2021至2022年,全区共完成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提升126.13公里,提前超额完成两年110公里的总体建设任务。

  优化出行环境  

  对53条内街巷进行整治提升

  “停车位增设后,广平街违规停放的现象减少了,还能看到城管执法人员进行劝导。”谈及交通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居住在河江片区的王小姐啧啧称赞。

  广平街位于高明荷城河江片区,因沿街集聚了商铺、餐饮店和农贸市场,日常人流量和车流量都较大,道路拥堵成为常态。

  为此,高明将优化河江片区交通环境纳入2022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对河江片区内街巷进行整治。其中,区城管部门重点对河江片区泰华路、丹霞路进行改造提升,实施道路照明系统、周边绿化、交通标识等工程。

  目前,该项目已经全面完成,包括新增非机动车专用道约5公里、规范路内停车位约700个以及新建消防通道14条,同时还增加辅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物理分隔,更换勤奋街至怡乐路口、泰华社区的排水管道,完善盲道和单车道的功能划分,通过一系列举措打造“畅、安、舒、美”路域环境。

  此外,相关部门还对道路沿线乱摆卖、占道经营的乱象进行整治,增设停车位,进一步缓解群众停车难题。高明区城管执法人员也积极向商户宣传、劝导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在民安市场周边建立起高明区的第一个第三方整治服务试点。

  经过整治后,河江片区53条内街巷交通环境得到较大提升。随着道路功能完善,车辆停放将更加规范有序,人居环境也不断优化。区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继续对河江社区片区、金华社区片区、高明大道两侧片区的内街巷道路分阶段进行改造,不断提升城市环境。

  提高就业质量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近年来,高明区十分注重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强配备农村农业人才。2022年,培育农村实用人才更是被列为高明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进行推进落实。

  “我们研究制定了《高明区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为广大农民群体开展高素质培训。”区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实施方案以长期稳定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以及农村创业创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为培育对象,目的是培育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培育过程中,区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会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广大农民解决种植养殖过程中的技术性疑难问题,分农时、分季节、分产业、分村居,委托区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开展各类实用性技术专题培训。

  例如,2022年8月,区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就委托高明区农业产业商会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通过开设6期电商系列培训,针对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为新型职业农民传授包括短视频基础知识、直播实操等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我对农业电商的理解更深刻,对市场发展有了新的看法。”一名参加课程培训的学员表示,这类培训班对于提高农业从业者的职业素质非常有帮助。

  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高明区全年委托区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开办培训班51期,培训农业从业人员2249人。有效推进了高明区农村实用人才的队伍建设,为高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

  完善养老保障  

  家庭病床收治服务提升

  家住高明区荷城街道圣堂村的黎伯,3年前因为中风导致偏瘫不能活动,生活需要家人照料。中风后,家人定期带着黎伯到医院开药治疗,儿子在家还好,当只剩他老伴一人时,就完全没有办法搬动黎伯了。

  了解到黎伯病情和家庭情况后,高明区慢病站的医疗团队为其进行评估,最后成功建立家庭病床。团队为黎伯制定针对他病情的医疗和用药方案,定期为他提供上门服务,免去奔波的烦恼,提高其生活质量。

  “感谢家庭病床,让我在家接受三年的针灸与推拿治疗,现在我的身体状况好多了。”黎伯说。

  提升家庭病床收治服务是2022年度高明区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在去年,该项目推进成效显著。全区共收治家庭病床患者570人次,较上年度增加10.7%,医疗总费用228.9万元,医保统筹基金报销177.29万元。

  此外,佛山市医疗保障局高明分局还修订完善了《佛山市基本医疗保险家庭病床管理办法》,明确将家庭病床收治范围从11种疾病扩大到14种,同时提高家庭病床医保结算标准,对照顾需求等级评定为5、6级的建床参保人床日标准上浮15%。

  据高明医保分局数据统计,在推进“家庭医生+家庭病床高明新模式”工作上,全区共有11家定点医疗机构签约了“两病”家庭医生服务,9家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因收治范围扩大,与往年同期相比,全区建床数增加了9.4%,累计建床超198床次,目前在建家庭病床148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杨梅医院、杨和镇敬老院两家机构还开展协同合作,在镇敬老院打造出“两院一体”项目。入住敬老院对象可将家庭病床建在敬老院内,在享受日常养老护理、适老化环境的同时,也可获得家庭病床医疗服务。该项目还设置“绿色转诊通道”,为有转院需求的患者简化手续,可快速入住杨梅医院、高明区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

  改善办学条件  

  荷城二小扩建

  今年秋季学期,荷城街道第二小学(下称“荷城二小”)的学生将收到一个“大礼包”——在新建的教学楼里上课。“我们听说了要搬到新建的楼里学习就很兴奋!课桌是新的,课室比之前也更宽敞,同学们都很开心!”501班的刘依宸说。

  1月7日,在荷城二小的工地上,一座六层的建筑高楼拔地而起,建筑工人们正加紧建设。该校负责人介绍,学校将新建一栋六层约57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育人环境。目前,项目工程已进行三层柱和四层板钢筋模板的施工,力争在秋季学期完工启用。

  据悉,荷城二小原有的教学楼设施简陋、墙体破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极大影响了师生的正常教学活动开展。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工作,生源近年也迎来高峰,荷城二小原有教学楼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于是,去年年初,高明区教育局对荷城二小进行改扩建。

  “扩建是基于学校教室、场馆不够,生均面积太小。”上述负责人说,扩建后学校将增加至24个教学班,提供1080个学位,解决周边居民子女入学问题,增加荷城街道公立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为切实满足师生教学需求,教学楼建设将注重细节问题,做到美观与实用并存。同时,将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依据学校历史和特色,做好楼体外墙和内部装修,将历史和现代相结合,打造既有历史底蕴又不乏现代感的新学校。

  “建让群众满意的优质小学,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学位,目标就是要构建科学的区域教育体系,以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打造更有温度的民生福祉。”高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确保荷城二小扩建项目安全、优质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