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戏曲进校园 经典共传承

  高明向青少年群体推广普及传统戏曲文化,培育一批优秀的戏曲爱好者

2.jpg

  “小红豆”为观众奉上精彩的节目表演。/高明区文化中心供图

  文/佛山日报记者冯慧雯

  荷城一小艺术排练室内,经典红白脸妆容、粉色镶珠头饰、华丽的戏服十分亮眼。学生刘峰睿和莫致欣一人演狄青,一人饰公主,举手投足间,便将粤剧折子戏《双阳公主之追夫》演绎得流畅自然。

  “他们是天生的粤剧演员!”在一旁观看的粤剧老师谢丝贤,对这群小演员评价很高。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是岭南大地的文化瑰宝,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高明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向青少年群体推广普及传统戏曲文化,推动粤剧在高明焕发新活力。

  乐此不疲 致力栽培“南国红豆”

  排练室内,十多个孩子正在练习压腿。他们中最小的仅有六岁,其余的大多是十一、十二岁的少年。谢丝贤告诉他们,只要学粤剧一天,就不能放下基本功练习。现场,谢丝贤来回走动,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姿势。

  从原广东省粤剧学校曲艺专业毕业后,谢丝贤回到家乡传播粤剧文化,如今担任高明区戏剧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高明区文化馆创作研究部主任。

  在职期间,她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通过参加各项比赛提升技艺,她先后荣获广东省第一届曲艺大赛三等奖、广东省第六届戏剧曲艺花会曲艺表演金奖、广东省政协第五届“四洲杯”粤港澳粤曲演唱大赛广东赛区一等奖以及总决赛银奖等多项省级荣誉。

  丰富的舞台经验,为谢丝贤当一名戏曲摆渡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年,她从台前退居幕后,一直致力于培育粤剧曲艺新苗,乐此不疲。2014年,谢丝贤和她的小小“红豆”们分别荣获第八届广东省青少年曲艺明日之星选拔赛“园丁奖”和“明日之星”奖。

  不仅如此,她还大力推动粤剧器乐伴奏培训、私伙局联盟选拔等活动,组织策划了一场古装折子戏《穆桂英挂帅》,并亮相区影剧院,不断擦亮高明戏曲文化的名片。如她所言,她已经从聚光灯下身穿华丽舞台服装的一名演员,变成了一名赓续戏曲文化的守望者。

  谈及传承创新,谢丝贤说,高明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沿袭地区文化习俗的基础上,改编和创作了一系列文化精品。其中,佛山非遗《岗雕乐》就是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诞生的一支本土戏曲,而现代折子戏《风雨满途砥砺行——谭平山》更是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戏剧作品扶持项目。

  培育新苗 大力推广戏曲文化

  近年来,随着戏曲进校园等工作的落实,高明的粤曲氛围越发浓厚。

  从2017年开始,高明已经着力推动戏曲进校园,由最初的1所试点学校变成如今的5所学校。这些学校以设立第二课堂为主要培训形式,把粤剧曲艺的身段、表演、音乐等作为课堂内容,并由高明区文化中心选派具有丰富演出及教学经验的培训老师,形成专业的师资队伍进校授课,着力培育戏曲新苗。

  经过几年的努力,高明戏曲进校园活动取得了不俗成效,为高明发掘了传承戏曲艺术的好苗子。其中,沛明实验小学、荷城一小在2020年佛山市第三届少儿粤剧艺术节中斩获2银1铜,荷城一小学生刘峰睿、沛明实验小学学生黄茵其在2021年广东省第十二届戏剧小梅花荟萃荣获“银花”称号。

  据悉,就读四年级的刘峰睿从小就是个粤剧迷。他从一年级开始便参加校内粤曲兴趣班,由一名粤剧小白锻炼成校内曲艺台柱,小小年纪就已获奖无数。“我饰演过贾宝玉、周瑜等,粤剧让我了解了这些人物,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刘峰睿说。

  在去年10月底举行的佛山市第四届少儿粤剧艺术节比赛中,刘峰睿一路披荆斩棘,历经4场初赛、2场决赛的激烈竞争,最终凭借《双阳公主之追夫》在92个参赛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铜奖。

  谢丝贤告诉记者,为塑造好剧中的角色,刘峰睿等“小红豆”除了平日排练很辛苦外,沉重的头饰也让他们多次头晕、想吐,但他们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这样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除了戏曲进校园活动,高明还结合学生的特点创编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习内容,并通过编排粤剧身段操、不同声韵的绕口令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此外,高明还邀请省市相关专家及著名导演、表演艺术家走进学校,为学生指导和授课。

  高明区青年粤剧团在粤剧传承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明恢复建制以来,该粤剧团坚持送戏下基层,开展戏曲巡演活动,积极弘扬发展粤剧文化,为群众送上精神食粮的同时,也让更多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

  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高明区将继续加强戏曲人才培训,夯实粤剧基础,通过投入专项资金和开展大量群众性培训,培育一批优秀的戏曲业余爱好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