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高明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高明区

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明府办〔2017〕70号)

 

各镇政府、街道办,西江新城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佛山市高明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业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区教育局反映。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20日               

 

 

                               

 

 

 

佛山市高明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加快推进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佛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佛山市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高明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顺利完成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教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一)主要成就。

    1.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全区现有中小学(含幼儿园)71所,其中:幼儿园37所,在园幼儿15453人;小学23所,在校生30904人;初中7所,在校生10683人;普通高中4所(含完全中学),在校生5214人;中职学校3所,在校生496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60人。广播电视大学(社区学院)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学校)4所,社会教育培训机构遍布各镇(街道)。全区形成较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2.教育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秋,全区学前教育入园率99.7%,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9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03%,“三残”少儿入学率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1.2%。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均为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普通高中优质学位100%,其中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2所。2014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评估验收,2015年通过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复评。

    3.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区教育布局结构渐趋合理,基本实现公共教育均等化发展。建成高明区职业教育园,新开办高明实验中学、启慧学校、一中附小、广外佛山外校等学校;迁建沧江中学、区职业技术学校、区技工学校、杨梅小学等4所学校;改造和扩建了更合中学、杨和中学、合水小学、更合中心小学等4所学校;新开办了更合中心幼儿园、杨和中心幼儿园等11所幼儿园。

    4.教育短板逐步补齐。全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占75.68%,规范化幼儿园占97%,等级幼儿园占67.6%,学前教育基本完成以公益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的转型。广外佛山外校顺利开办、启慧学校建成开学、区职业教育园落成使用,推动民办教育逐步发展壮大。特殊教育体系日趋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不断发展。高明实验中学的建成,优化了普通高中学校布局,与高明一中、纪念中学形成3所高中良性竞争格局。

    5.教师队伍不断加强。加强师德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交流与帮扶制度,完善教师成长激励机制。通过招聘高校毕业生和在职培训,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高(职)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8.8%,研究生学历比例大幅提高,拥有一批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85.6%。

    6.教育公平全面体现。“十二五”期间,不断扩大免费义务教育和免学费中职教育覆盖面,实施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保障新市民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新市民随迁子女98.6%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并落实好在我市参加中、高考的政策。全面取消公办高中择校生招生,指标生分配到校比例提高到35%。建立和完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扶贫助学体系,留守儿童纳入社会关爱体系。

    7.素质教育成效显著。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深化教育研究活动,全面启动学校特色建设,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德智体美齐头并进。近年来,全区中小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92%以上,在校中小学生犯罪率为零。建成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2所、佛山市德育品牌学校1所;广东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1所,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2所。高考成绩稳步攀升,2015年高考在考生比上年减少321人的情况下,本科上线1140人,同比增40人,其中重点本科247人,同比增33人。

    8.综合改革扎实开展。推进广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试点县和农村学前教育改革试验区工作,普通高中试行“小班化”教学,职业教育实行中、高级技能人才梯度培养。全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和轮岗交流、民办学校招生实行面谈方式、非户籍子女积分入读公办学校制度,办学体制多元化发展,依法治教和规范办学工作进一步加强。

    9.保障机制有效落实。教育经费始终保持高于常规投入的状态,依法落实“三个增长”,全区教育生均公用经费、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城乡标准统一,各级各类学校相关要求指标均排在全省的前列。建立起教师收入保障制度与稳定增长机制,教师工资待遇实现“两相当”2014年起实施“奖教奖学”制度。

    10.教育信息化稳步推进。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组织结构,提升教育城域网建设水平,建立了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完成1000兆核心、1000兆到学校、600兆出口的“高明区教育城域网”的升级改造任务,全区中小学校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中小学校宽带接入比例100%。

    (二)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高明教育抢抓机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为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区、镇(街道)两级政府教育投入力度较大,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总体改善;高明区作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逐步实现各项改革目标,其中学前教育水平已走在全省前列。但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在全市仍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适龄人群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需求和教育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之间仍然有距离。“十三五”时期是高明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高明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区委十二次党代会提出高明要走引领式、差异化、效益型发展之路,打造成“珠西先进制造高地、岭南美丽田园新城”。高明教育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的同时,获得了自身发展的新机遇。“十三五”期间,高明区教育发展既面临着困难和问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形势发展对高明教育提出新任务,人民群众对教育期望越来越高,对优质教育更加期待,对教育质量要求更高,对教育公平追求更为迫切。要实现群众共享广大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目标,高明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提升和完善的环节:

1.教育体制机制有待创新。区、镇(镇街)两级政府在发展教育上的责、权、利需进一步理清,两级办学(管理)的体制降低了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效益,教育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教师准入和退出等机制亟待完善。

2.教育规划有待加强。对涉及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缺乏深入研究研讨和统筹全局的顶层设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科学决策仍需进一步论证,并形成一以贯之的执行力。

3.教育质量有待提升。区域、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人才培养质量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城区教育资源不足,大班额现象仍然存在;城区教育发展落后于城镇化发展进程,优质教育未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4.师资建设有待加强。师德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结构有待优化,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教育信息流通相对闭塞,教育视野需要拓宽。

5.现代治理体系亟待建立健全。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难度加大,依法治教、依章治校仍需加强,教育管、办、评尚未分离。进一步探索校外辅导和托管机构有序发展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制度。

对照这些困难和问题,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艰巨,必须主动认清形势,深刻领会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的决策精神及其对教育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发展,积极探索推进“一级办学”体制改革,着力建设一批优质品牌学校,造就一支身正学高的优秀教师队伍,深入开展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建设工作,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促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高位发展。

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升教育质量为主题,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德树人、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教育现代化,为全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转型升级和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扩容增优。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基础教育学位,培育和扩大优质资源,满足常住人口子女入学(园)和对优质教育需要,全力打造宜居城市。

2.坚持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

3.坚持改革创新。以创建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统揽,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治理,创新办学、管理、育人体制机制,破解发展瓶颈,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4.坚持公平共享。突出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校际教育均衡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发展成果。

5.坚持做优做强。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作为发展核心任务,围绕提高教学质量、降低优质生源流失率,打造教育精品,增强全区教育综合实力。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2020年,完成本规划提出的各项改革发展任务,精品教育基本成形,建成广东省县域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标杆地区,基本满足全区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2.具体目标。

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到2020年,全区幼儿三年学前教育入园率、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三残”儿童入学率均达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5%以上。实现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学习型家庭”覆盖率达80%。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普及化、社区教育大众化、办学形式多元化、学校发展特色化目标。

    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教育设施分布科学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更加完善。新建(开办)、扩(改)建一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大班额有效解决,公办教育办学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信息化基础装备进一步优化,校内无线网络全覆盖。

教育公平更为满意。坚持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区域、校际差距缩小。切实保障新市民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资助体系完备,残疾儿童人人享受教育权利,留守儿童备受关爱。提供丰富多样、优质便捷的继续教育机会,满足社会各个群体学习和发展需求。

优质教育更为丰富。各级各类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定位准确、理念先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升,建成一批在省内有较强影响力和示范性的精品学校和特色学校,实现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所要求的“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目标。教育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度持续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提高。

教育体制更具活力。全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促进各类教育快速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和优秀教师的体制机制。教师职业吸引力增强,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完善教育规章和学校章程、制度体系及其实施机制,建立健全教育监测评价机制和教育质量督导保障机制。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和育人模式。

三、任务和措施

(一)着眼更高目标,全力推进各类教育协调优质发展。

1.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多元高质量发展。加快公益普惠性、规范化和等级幼儿园建设。完善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对办园规范、有较好保教质量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予以扶持和奖补,引导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发展优质幼儿园和示范性幼儿园。把好幼儿园、托儿所准入关、年检关、质量关,提高学前教育优质化水平和保教质量。

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财政补贴和预算制度,提高学前教育补贴标准,增加公益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的补贴额度。健全“以奖代补”制度,幼儿园提高的收费要重点用于提高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提高幼师持证上岗率,把幼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

加快城镇幼儿园建设。贯彻落实《广东省加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佛山市城镇新建住宅区配建教育设施管理暂行办法》,建立高明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同区规划、国土、住建、招投标等部门以及各镇(街道)、西江新城督促落实开发商依照规定配套建设小区幼儿园。加快城区尤其是各镇(街道)和西江新城幼儿园建设,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满足“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学位需求。

深化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树立以幼儿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注重对幼儿进行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生活常识、智力能力的培养,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小衔接教育新常态,促进大班幼儿顺利适应小学教育。严格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要求,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紧密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规范学前托管机构管理。建立健全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区、镇(街道)联动的综合治理机制,研究制定准入标准,全面排查学前托管机构基本条件,完善督查管理制度。建立预警机制,通过“批”、“改”、“停”、“关”办法,加大对托管机构尤其是无证机构的防控力度,定期向社会公众公示治理结果,建立社会、家长监督机制。

行动任务之一  创建学前教育改革示范区

    推进二、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全区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达75%以上,规范化幼儿园达98%以上;新增一批幼儿园,大班额问题有效缓解,学前教育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学前教育改革示范区工作成效显著,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质量保证、监管完备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构建教育资源配置新格局。配合西江新城建设和旧城区改造,结合区域人口发展及二孩政策实施的趋势,2020年前在西江新城建设1所公办小学;调整旧城区学校布局,扩大优质资源,积极引进优质民办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完成荷城中学扩建和高明一中附属初中改造工程,将一中附中迁至原区二中校址办学;完成合水小学二期、东洲中学和新圩小学迁(改)建项目;扩建西安实验小学、德信学校、泽英小学、富湾小学、西安小学、崇步小学、杨和中心小学。通过扩容、增优,使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更合理,资源配置更均衡,优

质学位更丰富,解决小学学位紧缺问题,全面消除大班额,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探索集约化办学新模式。探索开展信息互通、资源互补、创新合作、发展共享的教育管理新模式,建立区域义务教育发展共同体,探索跨学段、跨学校办学模式,促进教育资源统筹利用、均衡发展。推进学校联盟建设,组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联盟,实施多种形式集约化办学,完善高明一中教育联盟并充分发挥联盟教学的优势作用;组建沧江中学教育集团,实行组团式发展和管理,发挥区域名校的引领、辐射作用。引进高等院校附属学校、采取“联合办学”等方式,集结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综合发展力。

完善残疾儿童教育体系。推进全纳教育,积极参与佛山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全力推进高明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强特殊学校建设,按照标准化、现代化要求,完善启慧学校配套设施以及规章制度,配齐专业师资、设备,将启慧学校办成一所综合性特教学校;探索“医教结合”教育模式,实现残疾人康复机构与特殊教育学校资源共享;培养特殊教育名师,完善名师专业成长平台;依托启慧学校,建立全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任课教师和送教上门提供专业支持;加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扩充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并发挥应有作用;健全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制度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开创公平和谐发展新局面。以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坚持“两个为主”解决新市民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原则,增加公办学位,完善新市民积分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制度;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书杂费政策,确保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健全帮扶和社会关爱机制,促进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建立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教育帮扶体系,完善对困难家庭子女助学机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生活费、校巴费补助,帮助其完成学业。


行动任务之二  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实施小学教育质量提升方案和初中教学质量三年行动计划。改善相对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选好配强学校领导班子,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力促全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探索“一级办学”体制,激活办学机制,推进管办评分离,改进质量评价方式与途径;打造义务教育品牌名校,建立校际教学联盟和教育发展共同体;引进办好民办优质学校。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促进学校管理与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3.推动高中优质多样特色化发展。优化普通高中布局结构。整合高中教育资源。2017年撤并高明二中、四中,形成3所高中错位发展格局,打造高中教

育精品。建立品牌学校示范带动创优机

制,加强高明一中品牌建设,提升纪念中学办学水平,将高明实验中学(高中部)建成广东省一级学校,并突出体育和艺术特色,促进全区高中向优质化、特色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形成以高明一中为龙头,纪念中学和实验中学并驾齐驱的良性竞争新局面。

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推动办学模式多元化和育人方式多样化,坚持“创特色促多样”的思路,促进高中办学理念、管理机制、内涵特色、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多样化,重视特色示范高中创建,坚持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发展,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着力推进分类办学和分类教学,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工程。开展高中课程教材改革整体实验,构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发展指导与创新素养培养,对具有特殊才能学生采取“导师制”等方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深化新高考“3+3”背景下高中课程管理和教学改革,早做准备,科学应对。建设与新高考方案相匹配的专题教学实验室,探索建立多样化课内外创新教育研究基地。推进分类分层走班制教学,开展选课制度,探索“公共课程+个性课程”相结合的混合制课程制度,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全区高考本科升学率和“重本”率,全面提升高中教学质量。


行动任务之三  打造精品高中

    科学确定每所高中发展定位、发展路径和策略,实行一校一案,创新发展;实施高中名校建设,办精品学校,向优质精品、特色化发展;实施精细化管理、引进、调整和培养精英人才,改善高中教师结构,逐年提高本科率和“重本”率,培育在省内具有知名度、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中名校。

    4.构建适应经济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高明科教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交通、住房、市政、绿化等配套设施,全力打造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并存、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同驻、能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高明教育城和南方重要职业教育基地。

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完善高明职业教育园相关配套,科学规划配置场

室和实训设备。深度整合公办职教资源,按照职教园一体化管理思路,实行“一个法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几个部门”的办学模式,整合两所学校和职教中心的人员、专业、设备,统筹规划, 统一招生录取和教师安排,共同使用设施设备,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和集约化办学目标。

探索“无界化”教育模式。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中、高职协同培养的“无界化”教育机制,扩大“三二分段”、中高职贯通教育和高级技工人才培养规模,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无缝对接”,架设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桥梁,梯度培养与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业相适应的人才。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创建校企紧密合作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平台、协同育人平台。依托区技校创办高明区创业培训学院,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努力培养未来工匠。发挥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学分制,探索通过考核允许学生在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之间转学,建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监测机制和质量评估机制,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促进职业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培养规模,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建设几个与本区及珠三角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促进各校专业错位、特色发展,形成各自优势专业,打造高明职业教育精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互进、嵌入融合”,对接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教学与生产,创建校企紧密合作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平台、协同育人平台,实现校企双赢。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制度,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支持校企合作开展大师工作室、创新实验室、创业实验室、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站建设。


 

行动任务之四  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

    推进佛山市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计划。改革招生办法,实现普职比例大体相当;探索“无界化”办学模式,完善中、高职人才共同培养体系,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占比50%以上,中职毕业生升入高校比率30%以上;加强职业教育园建设,优化管理模式,深度整合园区内办学体制、用人机制、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强化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开展现代学徒试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优做强全区职业教育,区技校建成高级技工学校,区职校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区职教中心建成广东省“五位一体”实训中心。


    5.终身教育多元开放大众化发展。加强社区教育机构建设。加强区、镇(街道)、村(居)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健全社区教育联动机制,完善高明社区学院、镇(街道)社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设施设备,规范社区学校(教育中心)运作,办好区老年大学和镇(街道)市民学校,扩大办学规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办教育培训机构,增加社区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创业及谋生教育,重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依托本区职业院校、区职教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等资源开展各类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劳动者素质。

    建立开放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高明社区教育微信”平台,发挥互联网在社区教育的作用。组织人力开发网络学习资源,形成覆盖全区、面向大众的全天候学习、终身学习的网络和服务平台,着力打造高明特色终身学习品牌。

    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启动学习型县(区)创建活动。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2020年前,创建1所省级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4个省级示范性社区教育中心,建成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学习型家庭”覆盖率达80%,形成一批终身学习活动品牌。

    (二)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探索德育管理新模式,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完善德育网络,建立德育协同机制。有效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合力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形成联动育人机制。以创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为抓手,切实办好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提升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加强现有德育基地建设,推进高明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丰富德育内容,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开展经典、感恩、美德、谦耻和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爱国爱党情怀,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信心。加强公民道德、诚实守信的教育,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扎实开展生命、挫折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化法制、安全、国防、文明上网和环保教育,强化禁毒、反邪教、反渗透、反传销、防诈骗教育,增强学生防范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合作、责任、担当、创造、诚信、包容、独立等综合素质。

创新德育方式,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改进和探索德育工作新模式,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学科渗透性无痕德育,注重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充分利用“六仪十二节”,不断丰富国旗下讲话、读书征文、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等活动内容。抓住社会热点、突发事件及时进行思想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德育工作时效性。借助“互联网+”拓宽德育途径与内容,探索德育新模式。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评价体系。

    2.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建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体系,重点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和地方课程多元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完善各级教科研机构联动机制。组建跨学段、跨学校的教科研协作共同体,发挥教科研共享平台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积极开展“提质减负”有效教学专题研究,组织教研人员专题攻关,形成一批具有原创性、实效性和可操性及省级以上教科研成果。

优化教育方式,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各个不同学段,探索基于学生学业指导、生活指导和职业生涯指导的导师制实践。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进各学段有机衔接,形成开放、灵活、互通、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努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


行动任务之五  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质增效为抓手,构建优质课堂和高效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总结推广“学案制”、“小组+学对”等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推进有效教学和有效作业的创新,探索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创业、创新、创优人才培养教育,重视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开展“提质减负”有效教学专题研究,探索具有推广价值的教改典型经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3.创新体美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强化体育教育,培养学生强健体格。制定高明区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及体育卫生两个暂行

规定,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    

活动,重视培养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每人至少掌握两种锻炼方法和体育技能。建立一批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具有高明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

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树立以美育人的思想,推进学校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全区每年举办一次“六一”儿童表演和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以活动为载体推动学校艺术教育,重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探索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和学生艺术素养评价制度,并纳入学校办学水平、效益评价体系,促进全区艺术教育水平的提高。

促进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形成若干有影响的学生社团,培育一批优秀科技作品参与竞赛并获得奖项。开展学生体育艺术技能提升专项行动,挖掘学生潜能特长,中心城区中小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其他地区学生不低于1项艺术特长,形成“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新局

面。


 

行动任务之六  校园足球行动计划

    实施《佛山市校园足球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我区校园足球工程,中小学校广泛开展足球运动,组建足球训练队,定期举办足球联赛,探索具有高明特色的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模式,实现全区中小学校园足球100%普及,形成高明学校足球特色文化。

    (三)实施强师工程,打造德能兼优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1.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健全教师荣誉体系,大力表彰教书育人模范。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常态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建立教师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师德一票否决制度。

    2.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加快

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建立学校校长

能上能下和异校交流新机制。改革教师任用方式,实行教师满负荷工作制,动态管理教师编制,最大限度减少临聘教师。统筹推进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稳妥推进职称评定制度改革,恢复评聘合一机制,探索中小学和中职学校评定正高级职称(职务)方法。探索建立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将幼儿园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管理体系。

   3.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严格教师招聘制度,加大高水平、高技能(具有技师以上资格)和术科教师的招聘力度,着重充实农村及相对薄弱中小学校术科教师、特教师资和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着力改善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和男女比例结构,构建层次结构比例合理的教师队伍。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选拔企业优秀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让专业教师“接地气、练技能”,提高实操能力。

    4.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校领导和教师尤其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交流轮岗制度,探索部分教师到周边先进地区的优质学校跟岗学习。推进小学、

初中教师合理流动,合理安排撤并学校的师资,盘活全区优质教师资源,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到2018年基本实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2020年初步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配备基本均衡。

    5.改革教师收入分配制度。逐步提高教师经济待遇,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合理确定校领导与教师间的分配比例,调整绩效工资的考核标准和发放方式,加大学校统筹力度,坚持优绩优酬和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以及成绩突出教师倾斜的政策,发挥绩效工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


行动任务之七  教师专业发展和名优教师成长计划

    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提升研修水平和实效,加强和完善教师培训质量管控机制。加大对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名优特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建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师德楷模、名校长、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到2020年,全区公办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比例达到上级规定要求,公办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85%以上(技师以上占“双师型”35%以上);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乐于奉献、善于创新的名师队伍,形成高明优秀教师群体。

    (四)深化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

    1.改革办学体制,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改革,推进管、

行动任务之八  推进“一级办学”体制改革

    探索以区为主的“一级办学、一级管理”体制,分步推进“一级办学”改革,逐步将全区中小学收归区一级管理,区、镇(街道)共同承担教育发展责任。镇(街道)及各职能部门做好协同管理,最终实现释放教育活力,提高区级教育统筹能力,高效、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实现更大发展的目标。

办、评分离。理清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权责关系,构建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扩大校长对中层干部任命、教师

聘任和考核管理以及绩效工资分配的自主权,调动校长自主办学积极性。

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积极探索扁平化管理,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制度,建立健全民主决策与监督机制,形成以学校章程为核心、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


   2.坚持多元办学原则,激发社会办学积极性。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贯彻落实《佛山市关于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的暂行实施意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级各类教育尤其中小学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形成公、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格局。到2020年,民办幼儿园98%以上成为规范化幼儿园,民办义务教育学校100%达到标准化学校,民办普通高中90%以上达到省一级学校。鼓励和支持优质民办学校走集团化发展道路,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双语班和国际课程。支持广外佛山外校扩大规模,培育品牌,办成具有特色并在珠三角有较高声誉的高端优质民办学校。   

    建立健全民办教育管理规章制度。修订民办学校、托幼园所的准入条件,进一步规范招生、收费、教学等办学行为,完善财务审计、办学水平评估和年审制度,促进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有序竞争、协调发展;鼓励民办学校实行教职工年金制度,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未完成资产过户的民办学校,设立办学风险保证金。建立民办学校退出机制。


 

行动任务之九  实施精品领雁计划

    建立品牌学校示范带动创优机制,打造高明教育一批品牌学校:以高明一中为龙头,打造高明一中教育联盟;以沧江中学为龙头,打造沧江教育集团;以荷城三小、沛明实验小学为核心,打造小学教育集群;以新的区属公办幼儿园、机关幼儿园为核心,打造学前教育品牌;以各镇街初中为龙头,打造镇街教育集群。

    3.改革办学模式,促进教育多元发展。尝试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初高中六年一贯制、中小学十二年一贯制、一校多区、附属办学、中高职五年一贯和“三二分段”、联合办学、委托(订单)培养、冠名班等办学制度改革,加强幼、小、中各学段的相互衔接与贯通,进一

步完善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渠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和办学水平提高。    

    4.改革招生制度,促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探索按学区、九年一贯对口、多校划片等招生办法,免试就近入学。深化“阳光招生工程”建设,建立市、区统一的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平台和区、镇(街道)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报名录取系统,实现招生信息公开透明。完善民办学校面谈招生录取方法,增加义务教育优质学校二次录取透明度。制定高层次人才入学优惠政策,全面落实政策性借读生与本地户籍学生同等招生入学待遇,实施新市民随迁子女积分入读公办学校政策。

健全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探索将学生体育课、艺术课学习状况纳入考试招生和评价体系。坚持示范高中部分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政策,并逐步扩大指标生分配比例。建立纪念中学与实验中学高中平衡招生制度。试行中职学校注册入学招生办法,满足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进城务工人员专业技能学习需要。推进异地中

考、高考制度改革,落实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

    5.改革评价机制,提高教育评估公信力。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以提高教育评估的专业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为目标,创新教育评估方法与途径,引入社会力量或第三方参与教育评估,建立多元教育评估新机制。区教科研机构要开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管、办、评分离、促进学校自主办学工作的研究,探索以网络问卷为主导的评价方式,完善家长评议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学校绿色评价制度,综合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引导学校综合治理、全面发展。

    6.综合治理校外托管辅导机构。出台符合高明实际的托管机构管理办法、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制定托管机构开办条件和要求,严把托管机构准入关。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为学生提供午休托管服务,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开展非营利性质的托管服务,鼓励和支持义工、志愿者开展托管辅导服务。建立校外托管机构治理常态机制,对托管机构实行常态化巡查,加大无证托管机构和违规经营的查处力度。建立多部门监管联动机制,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依法查处非法托管机构。按照“规范一批,整改一批,分流一批,取缔一批,兴办一批”的要求,鼓励和敦促非法托管机构通过整改,取得资格,合法办学(经营)。

(五)加强交流合作,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1.深化教育合作机制和内容。密切市内教育交流,取长补短,快速提升全区整体教育水平。深化与高要、鹤山、新兴三地教育合作,广泛开展教育、教研、培训、文体交流活动,开展深层次合作,促进四地优质资源共享。借力广佛肇一体化机制,以教研活动为突破口,加快高明教育的广佛肇融入进程,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加强与省内外教育发达地区的交流,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本区(校)教育管理和质量提高。

    2.密切加强与港澳台教育合作。建立与港澳教育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巩固、创新与港澳教育交流平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在我区合作办学,邀请港澳优秀教师来我区教学、讲学,加大教师赴港澳培训力度。推进港澳姊妹学校交流与合作,积极扩大交流规模,组织结对学校师生赴港澳学校考察、游学和联谊。拓展与台湾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支持建立以民间交流为重点的多形式多途径教育交流机制,推动双向交流,拓宽交流渠道。

    3.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国际教育交流力度,在巩固与英、美、德、新、日等国家交流合作基础上,积极拓展与其他国家的教育交流,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理念、管理方法、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友好城市、境外姊妹学校等合作平台,开展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增加出国培训人数,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积极引进外资在高明开办国际教育学校,支持本区学校与国外著名院校联合创设升学通道,满足人民群众的留学需求。鼓励中小学校开设外国文化教育,增进世界知识,了解多元文化,开阔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国际化素质。

    (六)全面升级设备,推进智慧教育工程。

    1.加强教育装备建设。实施教育装备均衡优质提升计划。加快淘汰(更换)过期、残旧常规仪器设备和信息技术设备的步伐,确保实验课程正常开展。按照新标准改造升级学校运动场,进一步改善体育教学和活动场地。通过佛山市教育装备管理平台实现装备管理信息化全覆盖。通过学校购买服务方式搭建高明区中小学校图书馆区域集群管理系统,实现校际图书馆信息共享管理,促进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确保教育装备达到广东省标准化学校要求。

    2.加速“互联网+教育”建设。加大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推广应用的力度。建立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提供支持,促进教育均衡与公平。利用国家、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云教学平台、教育感知网络和云平台等网络平台,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自带移动学习终端方式,探索可视化学习与教学的手段、方法,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应用效益。完善并升级教育网络综合管理平台,提高信息安全保障系数,推进无线教育网络建设,让“互联网+教育”在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创新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全面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

    3.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探索建设基于云和物联集成的架构与平台,鼓励建设融合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理念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室、理化生数字化探究合一室、技术教育创新实验室、体验式科学馆、环保生态园等新学科装备,建设一批可视化实训场室。到2020年,100%公办中小学校至少创建一间广义的、特色化的教育创客空间或特色功能场室,建成一所以上的科技创新学校。实施创新创客教育行动计划,加快创新型师资培养,开发和引进创客创意课程,组织开展STEAM教育,探索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方法。鼓励有条件的中职学校、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各类创新创客教育活动,大力培育众创氛围,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行动任务之十  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工程

加强设备和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建设高明区中小学优质教学资源库,推动教育信息化“三通”建设和“两平台”的应用,加速“互联网+教育”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到2020年,建成10个以上感知校园,智能化教学环境基本完善。实施创新创客教育行动计划,开展各类创新创客教育活动


 四、组织与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发展教育,党政主要领导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增强教育优先发展意识,切实加强对教育发展的领导,承担发展教育的责任,在城乡发展规划、财政资金使用、公共资源配置、教育人才引进等方面优先保障教育发展。健全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发改、财政、国土、住建等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把发展教育作为重要职责,支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编制片区控规时按要求布局中小学校、

幼儿园,预留教育用地,促进教育与经

济社会同步发展,为宜居城乡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大教育投入。

    1.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健全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财政对教育投入。区财政增加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补贴资金,对新建学校、较大规模扩建工程给予专项补助(区直学校纳入区财政专项预算)。探索公共教育服务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的政策。加大财政对义务教育、中职教育、特殊教育、青少年宫等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提高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预算内生均幼儿公用经费补贴标准,由2016年每生每年700元提高到2017年每生每年1000元。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并按规定用于教育事业。畅通教育资金筹措新渠道,探索金融支持教育发展新模式。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办教育,建设民办学校、托幼园所。改革财政资金分配方式,上级下拨没有明确分配对象的额度较大的财政资金实行竞争性分配,调动镇(街道)、学校(园)办学积极性,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2.完善各类教育投入长效机制。保障教师培训经费,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制度,每年在财政预算中适当安排专项经费,逐步增长。保障教育装备经费,确保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和教育信息化设备值逐年提高。保障特殊教育经费,按不低于省标准拨付特殊教育学生公用经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一定比例用于特殊教育事业。逐步提高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比例和资助水平。保障社区教育经费,确保成人和社区教育健康发展。健全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奖励制度,每年对办学较好的民办教育机构给予奖励,促进民办教育机构规范、健康发展。

    3.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教育事权和支出责任相统一的财政教育投入机制,合理确定区、镇(镇街)两级政府按标准和比例承担所属各类教育经费供给。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教育经费分配管理机制,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预算管理,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区财政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组织一次对区、镇(街道)财政教育投入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加强审计监督,将教育经费投入作为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三)扎实推进教育管理团队建设。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思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服务型机关的精神,积极推进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想作风建设,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系统轮训机关工作人员,切实提高教育管理队伍的事业心、责任感、执行力、协调力和创新力。建立问责新常态,加大问责力度,克服庸政懒政、扯皮推诿、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现象,确保政令畅通、步调一致。加强与基层、学校的联系,常接地气,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更好为学校、教学和师生服务,为民办实事。

    (四)全方位抓好学校安全工作。

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完善“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失职追责”的校园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强化校园安全综合治理,突出抓好以校园维稳、消防、防疫、食品、校车为主要内容的校园安全工作,加强交通、游泳、禁毒、防骗等常识和技能的教育,牢固树立安全和自救意识。定期开展消防、地震、防踩踏等演练,切实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推进校园安全管理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校园安全防控能力和管理水平。

    (五)全面提升教育法治水平。

    1.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重要指示精神,抓好教育部门党组建设,坚决抵制和纠正“四风”。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招生(转入)、考试、教师招录、人事调动和任免、职称评定、工程招投标、物品采购等工作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行为。进一步规范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治理教师有偿补课和收受礼品行为,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2.继续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加强督学队伍专业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督政督学水平。深入开展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建设,落实督导责任区制度,推进督学工作常态化。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检查与服务指导并举,强化对各级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促进政府承担发展教育责任。完善教育督导报告发布制度,加大教育督导公开和问责力度,对各级各类学校不贯彻执行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指示、政策法规的情况予以诫勉谈话和问责,并作出限期整改通知。加大对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和幼儿园在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法规执行、教育公平等方面的督查力度,建立督导评估结果公示、公告、反馈、整改制度和奖惩制度。

    3.全面强化校园法律意识。积极开展依法治教示范区和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以依法治校为抓手,推进各级各类学校依法办学,从严治校。启动新一轮学校章程修订审核工作,引导学校把章程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学校依章自主办学。全面建立中小学校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律师兼职学校法律顾问,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校园矛盾。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重大决策出台前要充分吸纳社会各界意见,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师生员工法律素质和自律意识,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权益。完善教育决策机制和教育信息公开机制,建立教育决策公示、听证制度,完善社会参与机制。

 

附件:“十三五”期间教育发展主要建设项目


 

附件

 

“十三五”期间教育发展主要建设项目

 

序号

建设项目

列入理由

1

在西江新城新建1所公办小学

解决中心城区小学学位紧张,西江新城片区小学学位严重不足问题。

2

改造扩建一批中小学校:荷城中学、一中附中、西安实验小学、德信学校、泽英小学、富湾小学、西安小学、崇步小学、杨和中心小学

解决学位不足、大班额问题,优化资源配置。

3

迁(改)建明城镇东洲中学

改善东洲中学办学条件,促使东洲中学校舍达到安全标准。

4

部分学校的后续建设:合水小学二期、杨和中心小学二期部分工程

完成整体工程,扩大办学规模。

5

建设1—2所民办中小学校

非户籍小学生逐年增多,解决新市民子女入学问题。

6

迁(改)建新圩小学

解决该校距离高明大道太近、噪音大影响教学等问题。

7

教育装备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淘汰(更新)过期、残旧常规仪器设备,推进我区教育装备标准化。

8

改造升级一批中小学校运动场

推进运动场设施标准化。

9

职教园体育馆建设和数字化园区建设

改善园区缺少室内体育设施、大型集会场所的现状,建设可视化教与学数字校园。

10

职教实训中心设施设备建设

完善教学和实训设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