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高明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区政府在省、市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攻坚克难开新局,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十三五”期末,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2.37亿元,年均增长5.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15.66亿元,年均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52亿元,年均增长7.13%。市场主体3.9万户,年均增长10.8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500亿元、43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1.93%、14.24%。

  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三次产业结构由2.4:80.2:17.4调整优化为2.9:75.6:21.5。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8.1%。五年累计招商引资1685亿元,较“十二五”时期翻一番。沧江工业园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申报阶段,“一镇一园”五大产业园区[1]落地建设。实施重点企业梯次培育“领航计划”,纳税超5000万元工业企业11家,较“十二五”期末翻一番多。实施低效产业用地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盘活低效产业用地2.05万亩。建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至37.97件。存量高新技术企业217家,较“十二五”期末增长5.86倍。

  乡村振兴打开新局面。高质量完成革命老区特别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建成示范村4个、重点村11个,新增省卫生村271个,全部村居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在2019年度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建成农业龙头企业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5家,农业“万亩工程”[2]全面铺开,“万亩花卉”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标准农田6.79万亩,水稻种植扩面8000多亩,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3家、“菜篮子”基地11个,培育“三品一标一名牌”农优产品70个,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广东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国家白羽肉鸡育种联合攻关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产业招商、土地资源、城乡规划实现区级统筹,完成一级办学、一级办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多规合一”[3]协调机制,实行“一张蓝图”干到底。智慧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被列入省改革推广经验。构建制造业高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获省经信厅支持打造全省改革试点。推行“拿地即动工”“区域环评+清单式管理”[4]改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62.5%。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股份制改革覆盖面达83%。深化对外务实交流合作,举办首届全球高明恳亲大会,建成明港澳青年交流合作基地[5]。圆满完成精准帮扶新兴,产业共建云城,对口支援墨脱、伽师,东西部协作木里,援疆、援藏等脱贫攻坚任务。

  城市功能品质得到新提升。全力配合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选址以及广湛高铁、深南高铁、珠江肇高铁规划建设,高恩高速(高明段)建成通车,氢能源有轨电车上线,高荷港码头启动建设,“水陆空铁”综合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实施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基建投资250亿元。建成“四好农村路”195.4公里,获评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西江新城建成“一园一廊两中心九干道”,荣获国家生态文明标杆城市称号。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3个,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8.7%。推行园林环卫“大保洁”管养,“数字城管”覆盖范围扩大至70平方公里。建成镇街全覆盖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系统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建成合水桫椤自然保护区,新建森林公园14个、湿地公园3个、乡村森林家园100个,缩减速生桉种植面积8万亩,市域森林覆盖率达59.46%,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和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稳居全市第一,省考断面水质连年达标,城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科学划定畜禽养殖业禁养区、限养区,清拆关闭“散乱污”畜禽养殖场3877家,建成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引进温氏生猪产业园等现代化养殖场,畜牧业绿色发展实现“美丽蜕变”。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财政民生支出累计17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3.9%,每年度民生实事均圆满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40380元、28865元,年均分别增长7.86%、9.45%。打通城市“断头路”29条、共27公里,新改建村(社区)卫生站27间、城乡厕所336个,完成520个村(居)电网改造。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2所,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新建幼儿园10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比82.2%。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古椰贝丘遗址入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社区)文化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100%。基本医疗保险居民身份参保基本实现全覆盖。低收入住房困难问题全面解决。建成全省首个全链条食品快检平台。实现学校食堂100%阳光化监管。建成“智网工程”“高明通”政民互动平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深入开展,打造“珠三角最安全区域”成效明显。坚定不移践行安全发展理念,各类事故总起数比“十二五”期间下降25.7%。再获“广东省双拥模范区”称号。

  政府自身建设呈现新气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推进省委第十、第九巡视组反馈问题和省经责审整改,持续加强审计监督,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政治生态不断净化优化。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虚心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31件、政协提案391件,协调率、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指数上升至全市首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累计压减“三公”经费21%。

  各位代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战之必胜的决心和排除万难的担当,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顺利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建立“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建成7234个四级防控网格,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全区保持本土确诊病例零记录。

  ——经济发展回稳向好。科学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出台“撑企”十五条[6],累计减税降费12.7亿元,推动全区经济扭负为正。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3%。

  ——重大项目加速落地。成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总指挥部,推动108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8.7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比例123.34%。重大产业项目引资总额184.18亿元,一汽解放南方新能源汽车基地、星亦供应链珠三角跨境电商贸易港等重大产业项目接续落地。

  ——城乡品质稳步提升。扎实推进“美丽高明”大行动,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66%的行政村人居环境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西江新城二期、三期全面启动,滨江湿地公园建成开放,治理城乡违法建设面积240.73万平方米,城乡颜值不断提升。

  ——生态质量持续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6.9%,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22微克/立方米,整体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年达标。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林相更新1.15万亩,完成年度桉树压减任务,助力云勇林场获“国家森林公园”称号。

  ——民生底线全面兜牢。全区财政民生事业支出33.91亿元,十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发放就业、援企补贴5086.74万元,新增城镇就业6013人,改造提升中心城区老旧小区21个,打通石岐路等城市“断头路”13条,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108个。

  此外,人武、消防、食品药品、工会、青年、妇女、儿童、档案、信访维稳、人口发展、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工商联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在团结奋进中凝聚力量,在攻坚克难中打开局面,用艰辛汗水浇灌出厚积薄发的累累硕果,为“十四五”谱写高明追赶超越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上级驻高明单位和解放军、武警官兵、民兵,向所有关心高明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济运行持续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部分中小微企业仍未走出经营困境;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加上土地、人才、金融等要素资源瓶颈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城乡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城镇承载服务功能不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民生保障存在不少短板,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思想作风仍有待改进,担当作为的劲头不足。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务实管用的举措加以解决。

  注释:

  [1]“一镇一园”五大产业园区:指荷城街道中南高科智汇城、杨和镇平谦国际现代智造产业基地、明城镇松澜产业园、更合镇万洋空港众创城、西江产业新城鑫创AI国际科创智谷。

  [2]农业“万亩工程”:指万亩花卉、万亩稻田、万亩坚果。

  [3]“多规合一”: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4]“区域环评+清单式管理”:在工业区、开发区、工业集聚区等区域编制区域环评报告,制定区域的空间管控清单、环境准入清单、污染源总量控制清单、环境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清单。

  [5]明港澳青年交流合作基地:该基地借力港澳在对外开放中的优势资源,深化明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策划与港澳青年的融合交流项目,着力推动明港澳青年人才互畅流动,凝聚明港澳力量共创未来。

  [6]“撑企”十五条:指《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的十五条政策措施》(明府办〔2020〕4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