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我区面临着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必须鼓足干劲拼劲,奋力开启高明新时代追赶超越新征程!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力打造西部经济新中心,培育全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泉。

  一是重塑产业发展新空间。规划建设160平方公里连片大型工业园,支持各镇街打造连片特色产业园。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支持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做大做优,建设沧江工业园科创企业孵化中心和鑫创智谷创新创业街区。促进优势产业集群集聚。推动沧江工业园核心区、一环西拓产业带、盈富产业园围绕主导产业做强做优产业链条,支持荷城建设面积超3000亩的先进制造产业园,杨和建设产值超百亿的国际装备产业园。培育发展战新产业和临空产业。推动更合临空经济区收储产业用地6000亩,启动智能智造产业园、现代物流服务园建设。

  二是构建招商引资新体系。深入推进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全年招商引资不低于600亿元。构建“大招商”格局。落实主要领导抓招商和区级统筹、镇街落地等工作机制,加强招商队伍建设,配强广深、京沪、江浙等驻外招商团队。建立靶向招商机制。编制产业发展路线图、产业链族谱,针对“3+2”支柱产业和战新产业缺失环节重点招商,促进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加强招商项目风险监管。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事前评估机制,完善招商项目跟进服务机制,建立招商项目退出机制。

  三是建立用地管理新机制。深入推进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西部经济新中心用地支撑。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科学划定“三区三线[ 三区三线:“三区”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线”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力争城镇开发边界稳定在208平方公里以上,新增和盘活各类建设用地6000亩以上。创新土地管理模式。年内收储土地1万亩以上,规划拓展12个万亩千亩工业集聚区,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和“带方案出让”。深挖存量用地空间。推进批而未供、供而未用、拆旧复垦和闲置土地处置,完成荷城泰兴、杨和独岗等片区村改攻坚3021亩,推动1550亩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

  (二)聚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全域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

  一是夯实经济稳增长基础。聚焦“六稳”“六保”统筹施策,推动经济实现量质齐升。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105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5亿元以上,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动工率、投产率达到85%、50%,完成工业投资110亿元以上。促进消费增量提质。推动钧明城、勤天汇等综合商业体开业运营,推进常安食街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打造环西江夜间经济圈,支持美的鹭湖打造高质量美食消费街,推动冼村商业街建成运营。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一企一策”支持重点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壮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推动汉清达、宜家供应链尽快投产运营。

  二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新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智能化。优化制造业结构。积极承接京沪、广深高端产业外溢,实施新一轮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市场主体增长13%以上,完成个转企150家以上,新增“四上”企业132家以上,推动4家以上企业开展股改。推进骨干企业培育“六大工程”[ 骨干企业培育“六大工程”:指强核工程、立柱工程、强链工程、优化布局工程、品质工程、培土工程。],培育市级以上细分行业龙头企业3家。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30个项目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创建数字工厂4家、数字车间8家,打造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示范项目5个。支持制造业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实施技术链、价值链、金融链培育三大行动,支持法恩莎、毅丰电器设立工业设计中心。推动企业产品质量升级。新增5家省级以上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设立区级以上研发机构9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57%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存量260家以上。

  三是壮大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比翼齐飞”。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依托星亦跨境电商贸易港培育发展智慧物流、共享物流和现代供应链,推动鸿创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支持“众塑联”平台做大做强。提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进陌上花开和盈香生态园酒店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双核双带三区[ 双核双带三区:指双核驱动,即沿西江城市休闲核、皂幕山生态康养核;双带协同,即环凌云山花卉休闲产业带、环皂幕山-云勇度假产业带;三区共建,即东部山水田园休闲区、中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西部空港文旅休闲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保护活化利用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抓细抓实“四变工程[ 四变工程:古村落变身文化旅游景区、非遗项目变身文化旅游演艺节目、地方特产变身文创商品、传统历史建筑变身文化主题场馆。]”。

  四是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扩大设施农业面积。推进万亩千亩工程建设,推动6900亩撂荒地复耕复种,建设高标准农田4500亩,实现农用地流转12万亩以上。发展高效养殖业。推动苗迳畜禽养殖示范区、平塘生猪产业园投产运营,改造标准化养殖鱼塘5000亩,支持白羽肉鸡育种攻关成果落地。促进农业品牌化经营。打响“高明红”茶叶品牌,推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合水粉葛产业链深化发展,争取三洲黑鹅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增“三品一标”产品2个以上,培育发展“预制菜[ 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在预加工过程中,进行食材搭配、营养管理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微农业[ 微农业:是相对于规模的传统农业的微型精品农业,是一种个性化的精品农业,是区别于传统农业的现代体验农业,是具有品牌化效应的高端农业形式。]”产业。

  (三)聚力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重塑全域高质量发展崭新形象。

  一是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按照“两城一带”空间布局推进重点区块建设,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促进荷杨新一体化发展。加快西江产业新城二、三期建设,完善“八纵八横[ 八纵八横:“八纵”包括沿江路、苏河路、荷富大道、鳌云路、泰华路、三富路、海天大道、杨西大道;“八横”包括怡乐路、平山大道、明湖南路、丽景东路、三杰路、汇智路、三和路、三景路。]”路网体系,推动明湖二期建成开放,统筹杨和镇中心、高铁站场等资源。推动明城镇扩容提质。明城镇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引领,推进城镇一河两岸规划建设,完善东洲鹿鸣小镇公共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明城旧街。支持更合镇打造人城产融合新中心。更合镇启动临空产业新城谋划建设,实施合水、白石、更楼片区旧城改造,完善小洞片区商业配套,加快构建“一圈两带三园[ 一圈两带三园:“一圈”是指以白石片区为建设起点,将白石、更楼、小洞、合水四个片区串联建设,形成更合镇中心经济商圈;“两带”是指临空经济产业带和沧江源乡村振兴示范带;“三园”是指依托临空经济产业带规划新建临空经济智能智造产业园、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产业园和湾区新材料产业园。]”格局。

  二是增强城市承载力。补齐补强城市功能短板,提升城市宜居品质。构建内畅外联交通体系。以打造“60·30·15·10”交通圈为目标,配合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和“六大轨道[ 六大轨道:广湛高铁、深南高铁、珠肇高铁、肇顺南城际、佛山轨道2号线二期、佛山轨道9号线。]”“六大高速[ 六大高速:佛肇高速、肇明高速、清远至高明高速、南沙至高明高速、江肇第二高速(江门至机场段、机场至肇庆段)。]”建设,启动机场大道建设,建成智能交通系统二期工程,打通广安路北段、水晴湾北侧等7条城市断头路,完成8个交通堵点治理,新增城乡停车位7700个。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推进高明水厂扩建配套输水管网、杨梅水厂原水管网建设,完成沧江水利枢纽重建主体工程,建成崇步二泵站、下泰和电排站,新建城镇燃气管网30公里,改造老旧小区燃气工程2700户。推动城市管理智慧升级。建立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决策评估机制,实施城市管理“五大工程”[ 城市管理“五大工程”:指打造“无废城市”、打造“公园城市”、打造“有序城市”、打造“智慧城管”、打造“满意城管”。],建成智慧环卫、智能路灯等城市管理系统。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启动三洲旧区西江人家特色商业综合体建设,完成大成路片区企业搬迁,推进河江、官当片区整治提升。

  三是提升城市品位内涵。塑造城市景观特色和文化个性,丰富城市人文内涵。优化城市景观风貌。完成西江产业新城规划设计,推动孔堂生态森林公园和福临岭、黄翁山公园规划建设,建成南蓬山森林公园二期,新增生态公益林4000亩,支持云勇林场扩面6000亩,压减速生桉种植面积2万亩。涵养城市文明素养。开展“8+N[ 8+N:“8”是指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健康、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服务内容;“N”是指其他各类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用好道德模范、高明好人等榜样力量,深化“五大文明创建”。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改造提升灵龟文化公园,深入谋划古椰贝丘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好中组部组织振兴试点村明阳村。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山水间、最高明”外宣品牌。

  四是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协同均衡发展。加强乡村规划管控。建立以“一户一宅”为基础的农房管控机制,完成4个古村落活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支持荷城整合盈香生态园、凌云花谷等农旅资源,杨和推进皂幕山、大布村等景区建设,完善坑美梯田观光露营区配套设施,明城以明阳村为核心,串联光明村、坟典村、陌上花开等重要节点,更合加快推进“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小洞红色步行博物馆、粉葛公社等建设,打造沧江源乡村振兴示范带。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确保90%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改造提升15条以上自然村窄道。

  (四)聚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筑全域高质量发展绿色屏障。

  一是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确保铝灰渣等危废100%安全利用处置、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镇街建成区。强化推广绿色生活方式。新建、提升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55公里,投放共享电动车3000辆。探索生态价值转换实现路径。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建设,力争申报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获省推荐名额。

  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厚植生态优势。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谋划实施治水“八大行动[ 八大行动: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工业和船舶废水减排行动、农业污染源头防治行动、黑臭水体全面消除行动、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行动、清淤治违畅通河渠行动、以水定地城市更新行动、科技创新智慧治水行动。]”。新建污水管网25公里以上,建成更合小洞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推进西安河清疏整治。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持续加强大气污染“四源共治”,大气优良天数比例超全市平均水平,PM2.5年均浓度达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市第一。加强土壤污染防治。落实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制度,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促进畜禽养殖绿色生态转型,强化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

  (五)聚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全域高质量发展蓬勃活力。

  一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构建高明全周期企业服务关爱体系,让高明成为企业家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开设企业服务“一窗全办”办事窗口,实现全部事项“一窗办、预约办、网上办”,实施“最多评一次”改革,扩大“拿地即动工”适用范围。促进涉企服务精准化。落实“首席企业服务官”精准服务,聘任营商环境观察员,重拳整治“科长中梗阻”现象。促进执法监管规范化。推行包容柔性执法,建立中介服务全行业诚信监管制度,推广应用“人工智能+双随机”监管模式。

  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完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推行“大专项”资金管理模式,实现跨部门资金统筹使用,建立区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核委员会,压减工程项目建筑平均造价。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建好“5+2”平台[ “5+2”平台:5家集团公司,分别是高建集团、交通集团、环保集团、空港集团、西江新城发展集团;2家直管企业,分别是展达公司、财信公司。],落实国资管理“三个归位[ 三个归位:将依法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国家出资企业;将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实现区属国有资产总额超250亿元、利税超1.7亿元。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出台人才专项政策,新增企业工程师400人以上、高技能人才500人以上、高层次医疗人才30人以上,新招聘教师140人以上,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0人以上。

  三是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创新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持续扩大开放合作。主动对接服务深圳先行示范区以及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加快建立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合作联动。以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合作为契机,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

  (六)聚力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全域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大力促进创业就业。新增就业人数6000人以上,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技师工作室等创业就业平台20个以上。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启动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推动医养结合大楼投入运营,新增养老床位610个,在明城华立医院、杨梅医院开设老年人康养专科服务,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486套。促进农民多元化增收。完成农村股份制改革,培训农业从业人员2000人次以上,促进农民就业致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

  二是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教育提质发展。引入华英学校共建西江新城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开办幼儿园3家,支持高明一中与佛山一中结对打造教育教学共同体,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区高级技校创建技师学院。推进健康高明建设。推动区人民医院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支持区中医院扩容升级,做强骨伤、康复等专科,争创广东省健康促进区,省卫生村覆盖率达95%以上。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支持拾野川“文润书院”打造省级粤书吧,盈香生态园建设省级文旅融合中心,推动全城灯谜会、“乡村百花园”等活动进村居、进景区,完善社区文体设施,打造社区体育公园25个、“功夫角”10个。

  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筑牢安全发展基石。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常态化防控体系,强化实战化应急准备,有序推进疫苗接种,确保适龄无禁忌人群“应接尽接”。持续打造珠三角最安全区域。开展百企百岗零事故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建设“一张图”指挥调度平台,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加强国防动员工作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完善“群众诉求+网格化”模式,建成“枫桥式”平安社区(村居)10个,“一村一策”加强农村涉乱治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