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高明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主动公开                



                  

  明府办〔2022〕27号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佛山市高明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镇政府、街道办,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佛山市高明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区卫生健康局反映。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12日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二、“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取得的成就

  (一)公共卫生服务逐步优化

  (二)妇幼保健能力不断加强

  (三)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四)慢性病防控再上新台阶

  (五)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六)基层卫生工作有序推进

  (七)医联体建设进一步落实

  (八)疫情防控取得阶段胜利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卫生体系有待完善

  (二)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

  (三)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健全

  (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薄弱

  (五)卫生监督能力亟待提升

  四、“十四五”时期机遇与挑战

  (一)卫生政策体系愈发健全

  (二)人民健康需求日益增长

  (三)新兴技术发展势头迅猛

  (四)公共卫生风险持续存在

  (五)经济发展形势日益复杂

  第二章 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领导 多方参与

  (二)坚持发展创新 提升效能

  (三)坚持预防为主 中西并重

  (四)坚持强化基层 均衡发展

  (五)坚持依法监督 科学管理

  三、发展目标

  (一)应急防控能力大幅提升

  (二)基层网底建设切实落地

  (三)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四、主要指标

  第三章 重点任务

  一、完善公共卫生体制机制  提高应急防控水平

  (一)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

  (二)增强重大疾病防控能力

  (三)完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

  二、优化全区医疗资源配置 建成高效服务体系

  (一)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二)优化整合妇幼卫生资源配置

  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普及优质服务能力

  (一)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布局

  (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三)建立基层科学合理激励机制

  四、推动中医事业持续发展 创新特色诊疗模式

  五、推进公立医院高速发展 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一)进一步完善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

  (二)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

  (三)加快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

  (四)持续推进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改革

  (五)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差异化发展

  七、优化重点人群服务管理 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一)提高妇幼健康水平

  (二)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三)优化老年人群服务

  (四)提高残疾人群保障

  (五)加强职业健康保护

  (六)提高生育健康水平

  八、加快互联网信息化发展 构建现代就医模式

  九、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创新人才薪酬机制

  (二)提升人才队伍水平

  (三)创造人才发展环境

  十、优化健康战略总体布局 巩固卫生城市成果

  (一)创新健康服务模式

  (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三)完善健康教育体系

  (四)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十一、提升医学科技科研水平 推进医疗技术进步

  十二、健全卫生监督监管机制 规范卫生服务供给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履行政府职能 加强政策引领

  二、提升队伍素质 强化后备力量

  三、完善投入机制 推进资源整合

  四、推动创新发展 促进合作交流

  五、动态监测评估 确保规划落实


  佛山市高明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深化卫生健康事业改革、优化卫生健康事业体系,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过渡期。为进一步明确高明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落实保障措施,使高明区卫生健康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广东2030”规划纲要》以及《“健康佛山2030”规划纲要》等要求,结合高明区现状和实际需求,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高明区位于广东省中部、佛山市西翼,占地总面积938平方公里,下辖荷城街道、杨和镇、明城镇、更合镇,共77个村(社区)。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46.91万人,户籍人口33.31万人。

  高明区积极参与“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和广佛全域同城化建设,加快走引领式、差异化、效益型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加速实施,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的规划建设成为高明从广佛边缘地带跃升到湾区西部枢纽城市的关键。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0.5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52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1万元。

  二、“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取得的成就

  “十三五”期间,高明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人民群众健康放在首要位置,以保障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加快推进健康高明建设。高明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2020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38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22.80%,全区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公共卫生服务逐步优化

  “十三五”期间,高明区多措并举,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疾病救治体系,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2020年,高明区以高标准建设镇(街道)5A级预防接种门诊,实现全区预防接种优质资源全覆盖,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常住人口儿童建卡率为100%;2020年,全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病例,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07.07/10万;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率94.61%;全区开展卫生监督4152间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至70.28元。

  (二)妇幼保健能力不断加强

  高明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坚持加强妇幼保健服务。区人民医院规范化创建“产科急救中心”“新生儿急救中心”,畅通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获得全省县区级妇幼保健综合能力测评第二名。2020年,全区无孕产妇死亡,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95.02%、住院分娩率99.84%,常住人口婴儿死亡率为1.84‰,7岁及以下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98.1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89‰。高明区积极开展妇幼健康工作,为高明区内妇女开展免费“两癌”筛查,向所有助产机构首次产检建册孕妇提供免费“三病”筛查,高明区人民医院建设区级出生缺陷综合干预中心,计生服务站获得“全国优秀计生机构”称号,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升。2020年,全区婚前医学检查率74.34%,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100%。

  (三)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高明区持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实人才队伍,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2020年,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7间,比2015年增加18.05%;住院床位数1886张,每千人口床位数4.19张,比2015年增加9.97%;执业(助理)医师1202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67人,比2015年增加26.54%;注册护士1284人,每千人口2.86人,比2015年增加18.67%;全科医生11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4.11名。高明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项目顺利完成,医养结合项目顺利动工。高明区中医院通过了广东省胸痛中心验收,并建立了佛山首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新市医院新门诊大楼项目顺利完成,并启动了综合大楼建设项目。

  (四)慢性病防控再上新台阶

  健全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工作方针,结合实际抓好慢性病防控的政策完善、环境支持、体系整合,建成防治结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提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水平,实现慢性病全程管理,完善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评估体系。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全区高血压、糖尿病重点慢性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63.29%和61.04%,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降低,创新开展慢性病“随访服务月”项目,“十三五”期间获得“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称号,并启动国家级慢性病综合示范区创建工作。

  (五)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2019年,高明区制定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区级统筹改革实施方案,将6间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权上提区级统筹管理,构建以区统筹管理为主、镇(街道)共同参与、区镇一体化的管理新体制。建立不同层次医联体,实现全区诊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高明区中医院牵头与基层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共建中医药健康管理专科联盟。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公益一类事业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激发基层活力。

  (六)基层卫生工作有序推进

  形成“区健康服务中心+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完成设置紧密型一体化管理村(居)卫生站15间,规范化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全区家庭医生签约近20万人,覆盖率45.15%,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64.04%,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面建立。困难人口家庭医生签约2372人,签约率100%。建立家庭医生专科联盟,开创“联合病床、网格管理”管理模式,2018年至2020年,全区共建立家庭病床1456床次,家庭病床巡床服务约21691床次。

  (七)医联体建设进一步落实

  制定《高明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进跨区医联体建设,“十三五”期间,高明区人民政府分别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签约,共建高明区人民医院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高明区中医院与佛山市中医院的医联体,推动诊疗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全面推进高明区内医疗机构医联体建设,建立由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牵头的区内医联体,区中医院牵头与基层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共建中医药健康管理专科联盟,推动中医专家团队下基层。

  (八)疫情防控取得阶段胜利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高明区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严格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严防死守,实施严密的新冠疫情防控策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进一步筑牢群防群治严密防线,为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卫生体系有待完善

  高明区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不完善,存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健全、卫生应急网络覆盖不全面、传染病早期预警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导致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协调性不足,难以妥善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防控体系不够健全,受人员编制及疾控机构业务用房等问题影响,实验室检测能力不足,传染病日常监测、应急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开展困难。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信息化程度较低,及早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等能力有限,分区域分级别精准防控水平有待提升。应急保障体系不充分,专业能力、资金投入和人才储备不足,医疗救助、物资储备、调运保障方面不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层网底建设有待加强,镇(街道)、村(居)的疾病防控工作职责有待进一步强化,防控人员知识储备及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医疗服务体系与公共卫生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不完善、联通共享环节欠缺。难以形成反应及时、信息透明共享、统一部署、职责分工明确的共同应对机制。 

  (二)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

  卫生健康事业的总体投入不足和有限资源的配置错位导致资源紧张、利用率偏低。高明区卫生资源总量与佛山市平均水平仍存在差距,区域内高水平的医院较少,医疗服务人员与整体医疗行业发展的不匹配,服务缺口大,医疗服务的结构性失衡明显且仍在加剧。省市级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骨干人才匮乏,特色专科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不足,高职称、高学历人员比例较少,关键岗位和紧缺岗位人才缺口大。全区医疗资源地域分布不均,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即高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的中部及西部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除镇卫生院以外仅有几家民营医院。

  (三)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健全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尚未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强,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全科医疗服务非常薄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重签约、轻服务”的现象。由于中心城区综合医院的虹吸作用,各镇(街道)的居民更倾向前往中心城区的综合医院或更高级别的医院就医。2020年,全区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为334.31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115.65万人次,占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34.59%。由于未能真正实现分级诊疗,医疗资源利用不充分,就医效率低,群众获得感不高,健康服务供给距离人民满意差距较大。

  (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薄弱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存在。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医疗设备配备不足、现有医疗设备落后,业务用房不足、基础设施陈旧的问题。基层服务机构信息化程度较低,智能健康管理平台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未与门诊系统、体检系统对接,且尚未开放居民健康档案查询功能,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提升。基层卫生机构人员收入、工作平台和职业发展前景局限,吸引力不足,人才招聘困难,缺乏高层次、高水平人才,难以建设稳定的人才队伍。基层医疗机构现状严重影响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群众的就医体验差,加剧服务人群外流。

  (五)卫生监督能力亟待提升

  区卫生监督涉及业务范围广泛且专项监督任务繁重,人员编制短缺,一线执法人员严重缺乏,卫生监督员配置远低于全省要求的标准配置,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较低,硬件设施比较薄弱,执法监督车辆、检测设备和取证工具数量少。镇(街道)公共服务办(卫生健康办)专业能力不足且执法人员流动性大、执法力量薄弱。区、镇两级卫生监督执法职能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卫生监督协管机制未充分发挥。综合可得,卫生监督队伍的综合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尚未完善,信息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卫生监督信息化的工作落实带来一定的影响,覆盖区卫生监督的电子政务系统尚未达成信息共享的目标。

  四、“十四五”时期机遇与挑战

  (一)卫生政策体系愈发健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是新时代健康卫生工作的纲领。《“健康佛山2030”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健康优先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

  (二)人民健康需求日益增长

  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十四五”时期,人民群众对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建设以预防为主、平战结合、中西医并重的现代化医疗卫生体系。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群卫生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追求更高质量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

  (三)新兴技术发展势头迅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医疗卫生体系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大数据、人工智能、AI技术、5G等新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将其与医疗卫生系统有效结合、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是构建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大势所趋。信息化医疗平台提升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与医疗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四)公共卫生风险持续存在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改变,疾病谱也发生了明显改变,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不断增加。高明区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生物安全形势,应完善传染病防治工作机制,严防新发、再发传染病事件发生。“十四五”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感等突发传染病挑战仍然存在,一旦疫情大规模爆发,短时间内挤兑医疗资源,加重疫情防控压力,不仅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且对健康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五)经济发展形势日益复杂

  中国经济仍处于结构转型期,受国内外形势综合影响,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卫生筹资面临现实压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面临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彻底打乱各国的经济社会秩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章  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转方式、重基层、补短板、提效能,聚焦于区域健康一体化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救治能力,优化调整区域医疗资源的整体布局,加快推进健康高明建设,坚持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中心的思想,建立起一个效率高、口碑好的健康服务体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基础、重基层,引导优势资源下沉,促进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均衡发展,提高区域内居民优势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以创新带动区域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提高平战结合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的思想,强化中西医结合发展,集中力量补齐短板弱项,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充分发挥民营医疗机构的重要作用,提高区域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健康高明”建设,为高明区的人民群众提供切实可靠、安全高质、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领导 多方参与

  政府应该积极承担本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责任,对区域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政策倾斜、财政投入及监督管理等。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对公立医疗机构发展薄弱和不足之处,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及时补位、错位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的格局,提高高明区医疗发展水平。

  (二)坚持发展创新 提升效能

  引入创新发展机制,坚持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人工智能+医疗”等新模式,加强区域医疗系统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提高优势资源的可及性。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就医效率,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缓解患者身心压力。积极发挥人工智能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给医疗事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坚持预防为主 中西并重

  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活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通用的医学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群众的医学健康素养。完善妇幼保健体系,倡导婚前体检,降低出生缺陷。针对老年人健康、职业健康和精神卫生等方面,构建更完善的体制机制,促进医养康护一体化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障,重视职业卫生的监督和防范,完善精神卫生建设。重视中医药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在康复治疗、慢性病诊疗中的优势,促进区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四)坚持强化基层 均衡发展

  积极引导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基层网底标准化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整合基层现有医疗资源,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均衡发展。

  (五)坚持依法监督 科学管理

  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明确医疗监管的定位和责任,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全面推进信息公开,健全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医疗监管机制,运用信息化等手段提高监管的效率和成效,将卫生健康事业的监督落到实处,提升执法的效能,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立一个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医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完善,人人均能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区域医疗服务影响力大幅提升。

  (一)应急防控能力大幅提升

  监测预警能力显著提高。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当务之急,形成完善的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把握最佳时机,争取战略主动,预防控制能力大幅提升。坚决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控,稳定公共卫生投入,形成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适应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提升传染病现场处置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群众动员能力,形成防治结合、专群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应急救治能力明显加强。坚持平战结合、统筹应急状态下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原则,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在重大传染病救治中的独特作用。形成完善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体系,提高物资保障能力。应急医疗物资保障是区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打造医疗防治、物资储备、产能动员“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健全区域重要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加强科学调配,满足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需要。

  (二)基层网底建设切实落地

  完善基层卫生机构的网底建设,基层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整合区域内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加强基层相应业务机构、科室和人员的合理化配置,注重特色科室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强化基层抓手的作用,服务群众、提高医疗效率,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规范医疗业务服务模式,实现服务能力的总体提升。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设,拓展进修学习平台,注重待遇保障,吸引优秀人才。进一步推进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并在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村(居)的疾病防控体系机构,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以及家庭医生制度。到202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高质量、高水平、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区域内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形成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委员会能力建设,做好对镇(街道)和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骨干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效能。镇(街道)要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指导、支持和帮助,落实资金保障、物资储备、人员培训等工作,确保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长效运行。提高基层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传染病的日常监测、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传染病早期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三)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到2025年,全区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普遍提高,科学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城乡居民健康差距进一步缩小。居民慢性病状况是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高明区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规范管理率明显上升,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管控进一步加强,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健康管理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居民平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2.3岁。

  四、主要指标

  “十四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主要发展指标一览表

领域

序号

主要指标

单位

2020年完成值

2025年目标值

指标性质

健 康

水 平

1

人均预期寿命

81.38

82.3

0.92↑

预期性

2

孕产妇死亡率

/10万

0

<8

持续下降

预期性

3

婴儿死亡率

1.84

<3

持续下降

预期性

4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89

≤4

持续下降

预期性

5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12.71

<10

2.71↓

预期性

健 康

生 活

6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22.8

32

9.2↑

预期性

7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29.7

<20

9.7↓

预期性

8

千人口献血率

17.6

持续提升

持续提升

预期性

9

国家卫生镇数量占比

%

75

100

-

预期性

健 康 服 务

10

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4.02

4.0

增加276张

预期性

其中:每千人口拥有中医床位数

0.44

0.7

增加199张

预期性

11

医养结合床位总数

1293

1929

636↑

预期性

12

每10万人口拥有精神卫生床位数

27

35

8↑/每10万人

预期性

13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2.56

3.2

增加586名

预期性

其中:每千人口拥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

0.415

0.5

增加75名

预期性

14

每10万人口拥有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

8

4.5

-

约束性

15

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

2.74

3.3

增加498名

预期性

16

每千人口拥有药师(士)数

0.52

0.54

增加46名

预期性

17

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

3.77

4.0

增加28名

预期性

18

每万人口拥有公共卫生人员数

12.8

>10

-

预期性

19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2.3

5.8

增加2053位

预期性

20

每3万人口拥有救护车数

1.28

1

-

约束性

21

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

%

100

100

-

预期性

22

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的比例

%

100

100

-

预期性

23

重点行业用人单位劳动者

防噪音耳塞或耳罩正确佩戴率

%

95

>85

-

预期性

24

重点行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

%

100

100

-

预期性

25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

46.87

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

持续下降

约束性

26

院前急救呼叫满足率

%

100

90

-

约束性

2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镇

(街道)二级医院]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

%

34.59

60

25.41↑

预期性

健 康 保 障

28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

26.44

<25

-

预期性

  备注:根据《佛山市高明区人口发展规划(2020-2030年)》的数据,高明区到2025年,服务人口按54万;到2030年服务人口按77万进行测算,适度超前,弹性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第三章  重点任务

  一、完善公共卫生体制机制  提高应急防控水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凸显了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重要性,为进一步优化监测预警、精准防控等能力,完善区级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将建立高明区公共卫生大楼(占地面积不少于20亩,2025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建公共卫生大楼将整合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管理、血站等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实现一体化管理,大力提升我区公共卫生服务科学化、智能化、精准化,促进全区公共卫生服务提优提质。

  (一)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

  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预防重大疫情的发生,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加强高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施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工程,在设备、物资以及人员队伍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重点做好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系统建设;加强应急储备,健全应急预案。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疫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尽快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加快推动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更新基础仪器设备,优化高端装备配置,提升技术储备,提高检验应急能力。配齐卫生应急队伍,明确应急管理专职领导及应急专职人员,提升中心卫生应急工作领导能力、管理能力。

  建立集中高效的指挥管理现代化体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完善重大疾病救治体系建设。强化多部门协同作战、应急协调联动,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制度,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健全联防联控、防治结合、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基层机构网底,发挥基层哨点作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充分发挥基层机构的防控作用,强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职责,夯实公共卫生体系基础。

  (二)增强重大疾病防控能力

  全面增强疾病监测与防控能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为重点,建立“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慢性病综合防控模式。实施重点慢性病监测和早诊早治,全面开展血压血糖升高、血脂异常、超重肥胖、肺功能不全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控制危险因素,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加快互联网慢病管理体系建设,构建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慢性病多因素综合风险评估、筛查、干预和管理机制,巩固高明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创建成果,按更高标准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加强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慢性传染病防控,落实传染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工作原则。降低居民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逐步规范结核病防治及诊疗管理;加强艾滋病的治疗和随访管理,切断传播途径,使艾滋病感染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和应急处置。

  (三)完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

  依托佛山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优化系统对接,加强末端工作。完善急救体系站点建设,在西安片区设立一个急救站点,与高明区人民医院、高明区中医院、杨梅医院、华立医院、更合镇中心卫生院共同构成高明区急救网络,健全高明区急救体系。按照每三万人口配置1辆的标准配置救护车,其中40%以上为负压救护车,公立医院车辆设备由政府财政投入,民营医疗机构提供的急救服务由政府购买。完善重大传染病医疗救助体系硬件建设,加快发热门诊、发热哨点诊室的标准化建设,在综合医院规范建设发热门诊,并设置不少于5张隔离留观床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独立发热哨点(排查室),有条件的机构可以设置发热门诊。

  二、优化全区医疗资源配置 建成高效服务体系

  进一步深化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资源整合。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整合区域现有的区属医疗机构资源,保证基层医疗资源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医疗机构差异化发展,提升区域总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取长补短、错位发展,构建高质量、紧密型、连续性、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体系。整合区域医疗资源,提升全区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一)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根据区域内人口数量、结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现状和变化趋势,有序推进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空间布局优化。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打造区级高水平医疗机构,配合建设市属医院。持续推进高明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工作,支持高明区中医院按三级医院标准建设成为有区域特色的中医医院,优化升级更合镇中心卫生院现有医疗资源,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成为高明区第二人民医院。“十四五”期间,新建或升级改造三级医院2间、二级医院3间。

  (二)优化整合妇幼卫生资源配置

  优化妇幼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能力,完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抢救网络,提升高危产妇和新生儿医疗保健救治能力。高明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围绕妇女健康需求,坚持引进新项目、新技术,发展为一所以妇女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不孕不育治疗为主的专科医院。进一步优化整合区人民医院和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职能,实现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高明区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

  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普及优质服务能力

  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适当政策倾斜,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立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特点、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为基层机构注入新鲜血液,逐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一)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布局

  全面规划升级、改造、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加强标准化建设,织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底。“十四五”期间,根据高明区实际情况和需求,统筹考虑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服务站配置。按照常住人口超过十万的,每新增5~10万人口,增设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分中心,实现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务用地及设备全面达标,基本实现十五分钟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圈。将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整合,共同组建一家综合性社区医院,根据服务需求,按片区设置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包括新设西江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防、治、康、管”四位一体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机构,补齐公共卫生防强治弱的短板。社区医院主要业务是做好中心城区、西江新城及河江片区的多发病、常见病、慢性病诊治服务,与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实行错位发展,进一步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诊疗服务,加强医学专科建设,结合全区医疗卫生资源布局,针对性地在基层医疗机构规划重点特色专科建设,以满足群众需求,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诊疗、康复、护理、公共卫生等服务功能,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政府提供基本卫生服务平台的职能,逐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与服务项目。以家庭医生签约作为社区基本服务模式,加强部门间联合,卫生、民政、社保部门在家庭医生签约方面做好配合,落实家庭医生制度,全面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诊疗服务能力,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将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家庭医生服务管理体系。在确保服务质量和签约居民获得感、满意度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积极扩大签约服务覆盖率,逐年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建立基层科学合理激励机制

  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健全薪酬制度。加快建立符合高明区基层医疗卫生现状及发展要求的薪酬制度,优化绩效考核模式和指标,在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前提下,建立合理的绩效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积极性。完善监测评价制度,重点监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医保基金使用、公共卫生服务落实等情况,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基层诊疗占比、双向转诊数量和比例、慢性病患者健康改善等指标的权重。评估结果与财政补助、医保基金、评先评优、及医疗机构人员的薪酬待遇、职务任免、个人奖惩等挂钩。

  四、推动中医事业持续发展 创新特色诊疗模式

  积极创建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实施基层中医馆能力再提升工程,发展针灸等中医非药物疗法,积极推广适宜技术,提升基层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发挥中医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构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新模式。提升中医康复服务能力,推动中医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开展合作,提供中医养老健康服务。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业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中医特色专病门诊,加强基层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建设,提高基层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水平。加强基层机构中医业务开展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强化中医诊疗在健康管理、护理、康复等多方面的引领作用。充实中医人才队伍,建立有效的人才保障和激励机制。发挥高明区中医院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领域的带头作用,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推进以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为主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推进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推动医保相关政策向中医药倾斜,解决中医药报销比例低、中医看病贵的问题,推动上级医保部门将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五、推进公立医院高速发展 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加强公立医院建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打造医疗高地的基础。以公立医院考核指标为导向,促进公立医院管理创新,提升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水平。强化体系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聚焦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管理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实现公立医院技术不断进步、就医更加便捷、服务更加贴心、管理更加科学、运行更加高效的目标。

  高明区人民医院建设成为区域医疗中心。全力推进高明区人民医院高水平“登峰计划”,保证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医保政策、医药政策支持,持续推进高明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工作,将其建设成为佛山市西部高水平医院。采取原地扩建(家属楼搬迁、新建综合大楼)模式,解决医院用地不足以及分设3个院区导致管理涣散的问题。新建综合大楼高标准打造区域高端体检中心及五大医疗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及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高明区中医院建设成为区域特色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和技术指导中心。在中部地区按三级医院标准异地规划重建高明区中医院,新建区中医院业务用房不少于6万平方米,设置不少于500个床位,满足荷杨一体化的医疗布局需求。大力发展中医特色科室,骨伤科、康复科、中医健康养老等,加大对区中医院扶持力度,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医疗领域的重要作用,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工作,推进互联网中医护理以及线上配药送药等便民惠民服务。

  高明区更合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成为高明区第二人民医院。以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的规划建设为重要契机,继续坚持社区医院的发展方向,为“临空经济体”的建设提供配套的医疗保障。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启动对更合镇中心卫生院的升级改造为高明区第二人民医院,新建综合大楼、业务大楼,完善医疗设备配置,提升其整体的医疗服务能力。

  引进高端医疗机构,提升我区医疗整体实力,针对我区居民主要住院疾病和外出转诊主要病种,引进在相关专业领域具备国内领先优势的医疗机构。一是配合做好西江新城片区佛山市公共卫生医院的建设,促进医学教育资源引入,推动医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教学、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全面发展。二是推动中医康养医院建设,依托佛山市中医院技术优势,发挥中医特色专科优势,在治疗慢性病和康复治疗、术后康复、中医保健、健康调理方面达到新水平;利用好市中医院中药制剂的优势,进一步拓展中药制剂市场,打出品牌效应,提升影响力。

  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加强三医联动改革,使医改的成果更大地惠及人民群众。

  (一)进一步完善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

  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领导,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作用,推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设党委的公立医院全部实行书记、院长分设,进一步完善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坚持基本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公益属性,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导向,推动各级医院管理模式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加强预算约束,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或政府办医机构要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和医疗费用控制目标,对医院预算进行审核。强化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探索建立医疗机构成本信息库。加强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公立医院病案、临床路径、药品、耗材、费用审核、财务和预算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控制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优化医院治理结构,健全医院决策机制,规范权力运行规则,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完善人事薪酬制度,优化编制管理,建立人员聘用、岗位管理、职称管理和收入分配方面的管理制度,公立医院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进行自主分配,遵循“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允许员工收入差异化,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在人事薪酬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统筹考虑,避免编外人员出现“多劳少得”现象。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体现医务人员在岗位职责、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医疗安全、费用控制和医德医风方面的差异,以此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薪酬挂钩,促使医疗机构往更高质量方向发展。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党和政府对医院的领导责任,建立符合实际的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

  (二)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

  坚持政府领导,围绕新时代医疗保障制度总体发展方向,以现行药品价格政策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健全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坚持“带量采购、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方向,使药品价格控制在合理水平。坚持质量标准,对集中采购药品的质量严格要求,通过一致性评价为质量托底,保证药品降价不降质,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通过“带量采购、量价挂钩”,推动医药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促进良性竞争,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深化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进一步控制公立医院药品销售费用,改变“带金销售”模式,净化医务人员行医环境,促进合理用药,为深化公立医院制度改革创造条件。持续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提升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三)加快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化分布,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集中力量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优化问题,加大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力、扩大影响范围,通过其辐射效应,带动整个区域进行发展;加强对基层和资源匮乏地区的扶持,逐步改善现状、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医疗资源区域内均衡分布。进一步加强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运行机制,通过医联体、托管、签订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并落实双向转诊制度,全面提升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四)持续推进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改革

  坚持“保基本、促公平、筑底线、可持续”的原则,持续推进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稳定可持续的筹资运行机制,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实施缴费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灵活调整参保缴费方式。完善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提高居民疾病保障水平。完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以适应群众的医疗需求,动态调整目录中药品、耗材和诊疗项目等,将临床价值高、群众需求大的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落实异地就医结算,解决参保人异地就医结算困难的问题。积极推进医保信息化建设,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统一医疗保障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建立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提升医保系统服务水平。健全医保基金监管机制,大力推进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信用管理体系,坚决打击欺诈骗保、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充实医保领域,丰富医保产品供给,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增加人民群众选择。

  (五)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差异化发展

  社会办医是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充,是医疗卫生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长期以来服务量较小、发展困难,难以与公立医院进行竞争,鼓励社会办医在公立医院薄弱的领域发力,推动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错位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模式,弥补高明区公立医疗机构在医养结合方面的不足。具备实力的医疗机构可建设养老院与医院融合发展,建设医养融合养护中心,建设区域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政府给予相关支持;支持民营医院开展老年护理、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探索建立医养康护一体化养老模式,建立健全医疗、护理、养老、康复四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

  七、优化重点人群服务管理 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提升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水平,切实推动签约服务、基本公卫、医防融合三项工作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真正实现全程全周期服务。推进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健康观念,从健康理念以及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等三方面来推进全区的健康教育,以提升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一)提高妇幼健康水平

  以提高人口出生素质,保障生殖健康为重点;以为妇幼健康服务为宗旨,优化服务模式。推进一级预防,推进孕前健康检查服务,提高孕早期健康教育力度;规范二级预防,在孕产妇怀孕早期,通过检查鉴别胎儿是否有先天缺陷,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积极开展三级预防,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疾病筛查,积极诊治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

  根据妇女保健要求,提高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筛查率,加强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全区孕产妇保健管理,围绕生育、节育、不育,推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转型发展。对流动人口、已婚妇女、未婚育龄、更年期人口等提供生殖健康公卫服务,掌握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保障妇女身心健康。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生育全程服务,加强婚育指导、避孕服务和女职工保护,开展孕前保健和产前筛查服务,保障母婴安全,推动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救治。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全区产科与儿科的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医疗保健救治网络。

  提升目标人群宫颈癌疾病防控意识,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协作机制,提高我区女性健康水平。实施城乡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检查项目,加强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和诊断技术创新应用,强化筛查和后续诊治服务的衔接,促进早诊早治,普及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知识,提高妇女的防治意识。推进适龄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逐步将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到2030年,全区90%的15岁以下广东省户籍女生完成HPV预防性疫苗全程免疫。

  (二)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启动健康儿童行动计划,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防治结合,推动儿童卫生健康事业平衡发展。及时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开展新生儿访视,对幼儿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掌握儿童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提出合理健康指导。提高儿童重点疾病防治水平,关注儿童身心健康。联合各方进行儿童健康教育,重点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开展口腔卫生项目,对超重儿童青少年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增强儿童青少年均衡膳食和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三)优化老年人群服务

  加快完善老年医疗资源布局,建立健全以基层卫生机构为基础、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发挥家庭医生作用,形成上下畅通、科学合理的转诊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健康服务。推动医养结合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完善社区医院老年服务功能,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健康服务。重视对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服务,推进家庭病床服务,将医疗服务延伸至老人家中,让失能老人享受长期护理服务。加强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联动,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克服医疗服务体系现有的碎片化问题,优化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促进老年人群的医疗、康复、生活照料、护理的一体化服务。

  (四)提高残疾人群保障

  落实残疾人的健康帮扶、兜底保障政策,提升残疾人保障水平、福利待遇。大力加强残疾预防宣传教育,积极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残疾预防工作模式。完善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推动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残疾人、重症残疾人的救助力度,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增强全区居民残疾预防意识,对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致残疾病及其因素进行防控,从源头上防止残疾的发生。

  (五)加强职业健康保护

  加强职业病健康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加强职业健康宣传教育、管理与服务,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组建职业健康监督执法队伍,加强部门协作,建立高效、统一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职业病鉴定信息沟通机制。

  制订职业病调查方案,按时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对重点职业病进行调查、监测。对职业人群建档,进行风险评估,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网络。切实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定期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人群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将职业性尘肺病、噪声聋、化学毒物中毒等重点职业病的防治纳入重点职业病监测范畴。加强对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放射诊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对诊断为职业病的劳动者实施分类救治救助,做到“应治尽治”,加强对符合条件职业病病人医疗救助和生活保障。

  (六)提高生育健康水平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促进生育政策落地,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组织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做好生育咨询指导,健全人口预测预警制度;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处罚措施;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分级制定托育服务发展相关规划,与人口规划、城乡规划、城镇化规划等相衔接;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提升家庭发展养育能力,完善生育休假制度、落实好生育保险待遇、加强税收及住房支持;做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生育支持氛围。

  八、加快互联网信息化发展 构建现代就医模式

  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引入新兴技术,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5G等技术应用到医疗健康行业中。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本规划的网络宣传工作,协调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居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形成以服务居民为中心,覆盖公共卫生、人口健康、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等领域的信息系统。健全居民健康信息库,加快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推进新兴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应用于高端医疗领域,鼓励引进医疗健康5G技术,全面推行电子票据系统。积极推进“互联网+医保支付”,发挥信息化在医药卫生领域的重要作用,做好相应政策衔接,确保服务便民惠民,适应“互联网+医疗服务”就医模式改变。

  九、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的活力、发挥人才队伍的作用。着眼于人才引进与培养,避免人才流失。不断改善百姓就医体验,将质量控制与患者安全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

  (一)创新人才薪酬机制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推动人事制度的综合改革,完善人才聘用与激励制度,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构建以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工作质量与效率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以知识价值、技术创新等为导向的激励政策。引进和培养医学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分享比例。完善基层卫生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合理提升基层人员待遇,医疗卫生机构适当采用聘用制,形成灵活的用人机制。

  (二)提升人才队伍水平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提高全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是目标。培养医疗领域的人才后备军和创新团队,遵循人才成长与科研活动规律,发现、培养人才。实行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专业人才。强化全员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开展与知名院校校企合作,共建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制定人才发展倾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充实和稳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壮大高明区卫生健康事业。

  (三)创造人才发展环境

  做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营造尊重知识、重视人才、鼓励创造的环境。合理提升基层人员的待遇,规范基层卫生人员职称评审标准,畅通晋升渠道。增加紧缺专业人才岗位的吸引力,加强重点学科与特色专科跟踪管理,开展专科技术指导与人才培训工作,完善高端、专业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为高明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及人才引进创造良好环境。

  十、优化健康战略总体布局 巩固卫生城市成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更加精准对接群众健康需求,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人民共建共享。

  (一)创新健康服务模式

  积极发展健康理疗、康复调理、美容护理等新型健康产业,促进健康与养老、食品、家居、旅游等融合发展。推进地区特色化健康产业的建设,形成以个性化健康监测评估、健康顾问、体育休闲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产业。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新模式,推动智能化医疗体系的建设,加快移动终端医疗服务和智能电子产品的应用,促进智慧化医疗服务的发展。开发集休闲旅游、健康疗养、健康养生于一体的旅游项目,促进高明区旅游、文化、健康产业协同发展。培育地方特色健康产品,加快健康品牌建设,带动地方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健康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医疗技术成果转化,为人民提供绿色、智能、舒适的健康服务。

  (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探索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卫生镇、卫生村创建和巩固工作,普及国家卫生镇。以建设健康学校、健康社区、健康医院和健康单位(机关)等细胞工程为抓手,推进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科学规范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广泛动员群众,开展以环境卫生整治为主,严控鼠、蚊密度为重点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防控“四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积极推进创建无烟场所,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切实营造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的良好环境,广泛开展控烟履约宣传和健康干预,努力减少新增吸烟人口,将烟草危害和二手烟危害等控烟相关知识纳入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加强无烟学校建设。

  (三)完善健康教育体系

  积极推进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引导居民建立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普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满足群众高水平健康服务需求。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各级别健康教育机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和设备,形成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为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四)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健全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精神障碍预防、治疗和康复,规范实施患者登记报告和随访管理,强化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推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身心同健康”意识。建立健全以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为主体,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严重精神障碍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基层人员培训,进一步完善基层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关爱帮扶小组的有效运转机制,全面推广长效针剂。

  十一、提升医学科技科研水平 推进医疗技术进步

  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加强临床医学研究,加快诊疗技术创新,大力推广普及适宜技术,加强和规范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提高区域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辅助诊疗学科的交叉融合。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科研奖励、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推广等制度。创新医学科技体系,积极打造中医药创新平台、“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平台、公共卫生创新平台等。积极参与省、市级重点实验室、珠三角地区联合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建设,参与省、市医学前沿领域研究。支持建立地区临床样本资源库和健康研究大数据库,建设临床研究基地。

  十二、健全卫生监督监管机制 规范卫生服务供给

  进一步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科学有效的综合监管制度,完善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促进信息化赋能,提升医疗卫生行业监管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加强监管工作机制创建,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监管结果协同运用和问题线索移交机制,切实提升监管效能。

  提高法制化监督监管水平。健全完善卫生健康系统监督监管网络,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公共卫生监督。进一步推动卫生行政执法事权下放,理顺镇(街道)机构改革后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机制,强化镇(街道)监督执法力量。加快推动职业卫生监督网络建设,谋划设立职业卫生执法机构,加强职业健康技术服务、职业病诊断鉴定和体检机构建设,解决职业卫生服务供需矛盾,提升全区职业病防治能力。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履行政府职能 加强政策引领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协作配合,明确职责分工,着力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全力建设“健康高明”。在人员编制、基本设施建设以及经费投入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完善财政、税收、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加强政策引领。主动将本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纳入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年度目标与任务清单,明确职责,认真落实。

  二、提升队伍素质 强化后备力量

  保障人员队伍素质建设,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围绕高明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完善能够吸引、稳定卫生人才队伍的具体措施,设立人才薪酬激励制度、加强人事制度改革,确保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实现“同工同酬”。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后备力量,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三、完善投入机制 推进资源整合

  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责任,加大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拓展筹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卫生健康事业筹资机制。注重多途径筹资,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调动个人、社会的积极性,整合资源。加大对基层卫生建设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形成以政府主导、多元化的筹资机制。

  四、推动创新发展 促进合作交流

  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和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并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供给模式的有效转变,积极谋求与科技、文化领域的结合。依据高明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要求,针对全区面临的主要卫生健康问题,围绕健康、医养结合、医疗与公共卫生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医疗健康的合作交流。发展卫生健康文化,加强社会宣传力度,进行正面宣传,做好卫生健康文化推广平台。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等渠道宣传卫生健康事业当前形势与挑战,增强社会各界对卫生健康事业工作的认知,加强交流合作,促进高明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五、动态监测评估 确保规划落实

  建立动态的规划监测与考核评估机制,监督项目执行进度与实施效果,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重大项目,强化督导与考核,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落地。建立规划中期和末期评估制度,加强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适时对目标任务进行调整。建立任务明确、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的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力度,开通政府、群众、企业三方相互监督渠道,对规划落实情况不力的相关部门、个人进行通报,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附件:“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四五”医疗卫生机构设置重点项目


附件1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类别

指标

2020年

目标值

2020年

完成值

1

居民健康水平

人均期望寿命(岁)

>81

81.38

2

婴儿死亡率(‰)

<3

1.84

3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7

2.89

4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10

0

5

卫生资源配置水平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千人口)

5.06-5.09

4.02

6

执业(助理)医师数(人/千人口)

>2.8

2.56

7

注册护士数(人/千人口)

>3.5

2.74

8

全科医生数(人/万人口)

>3

3.83

9

公共卫生人员数(人/千人口)

>1

1.28

10

医护比

1:1.25

1:1.07

11

本科以上卫生技术人员占比(%)

>40

52.59

12

15分钟可到达医疗机构的住户比例(%)

>96

100

13

公立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

>40

36.97

14

医疗保障水平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元)

74

77.95

15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

<25

26.44

16

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8

98.6

17

高血压和糖尿病规划管理人数占比(%)

60

62.71

18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

≥80

91.26

19

城乡卫生环境水平

城区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国家标准

达到国家标准

20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99

100

21

群众健康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99

100

22

意识状况

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

≥90

91

23

产妇产前检查率(%)

≥98

98.16

24

专科建设水平

市级重点、特色专科(个)

≥6

6


附件2

  “十四五”医疗卫生机构设置重点项目

序号

机构名称

建设规模及内容

等级

性质

1

高明区人民

医院

全力推进高明区人民医院高水平“登峰计划”,持续推进高明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工作,将其建设成为佛山市西部高水平医院。采取原地扩建(家属楼搬迁、新建综合大楼)模式。

三级

改扩建

2

高明区中医院

高明区中医院建设成为区域特色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和技术指导中心。在中部地区按三级医院标准异地规划重建高明区中医院,新建区中医院业务用房不少于6万平方米,设置不少于500个床位,满足荷杨一体化的医疗布局需求。

三级

改扩建

3

更合镇中心

卫生院

更合镇中心卫生院以二级综合医院标准进行升级改造,新建综合大楼、业务大楼,完善医疗设备配置,建设成为高明区第二人民医院。为“临空经济体”的建设提供配套的医疗保障,为西部地区群众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提供基础。

二级

改扩建

4

高明区公共

卫生大楼

新建高明区公卫大楼,占地面积不少于20亩,整合疾病预防控制、检验检测实验、卫生监督管理、血站等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一体化管理,促进全区公共卫生服务提优提质。

\

新建

5

综合性社区

医院

将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整合,共同组建一家综合性社区医院,根据服务需求,按片区设置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包括新设西江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防、治、康、管”四位一体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机构,补齐公共卫生防强治弱的短板。

一级

新建

6

佛山市公共

卫生医院

配合做好西江新城片区佛山市公共卫生医院建设,按三甲标准进行建设。应急医院在非公共卫生事件时,医院各司其职,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医院可迅速转化为收治医院。

三级

协助

新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