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区召开2023年全区质量大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质量工作的决策部署,激励和引导全区企业不断走创新质量管理之路,大力推进质量强区建设。近日高明区政府在区政府会议中心召开2023年高明区质量大会。高明区副区长谭桂清,佛山市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任伟青,高明区市场监管局局长杜颖梅,区各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以及企业、行业协会代表等出席会议。

  会上,大家共同观看了“获奖企业代表谈质量”宣传视频;杜颖梅向大会通报了高明区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情况;远华新材料、盈香生态园、德方纳米等三个企业代表分享了获奖经验;谭桂清现场为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21年佛山市政府质量奖的企业颁发了奖励支票。向获得第三届高明区政府“质量奖”和“提名奖”的企业颁发了牌匾和奖励支票。

  任伟青在会上寄语高明继续坚持市委、市政府以高质量推动制造业当家的思路,鼓足敢做善成的闯劲、时不我待的干劲、一抓到底的韧劲,全面开展质量强区活动,特别在提升质量水平、保障质量安全方面多做实际工作,树立更多新典型、总结更多新经验。希望企业能顺应政策导向,借助各级政府的扶持,主动加大质量管理的投入,“苦炼内功”,以高品质产品引领企业发展壮大。

  谭桂清充分肯定高明推动质量提升取得的成效,强调要从五方面做好质量工作。一是认清形势,增强推进质量强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质量强国的部署,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把质量工作与实体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认真分析问题,对症下药推动产品、工程、服务等领域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二是聚焦品质革命,推动产业发展量质齐升。引导企业树立起“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理念,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按照全市产业“六大升级行动”的要求,加快推进产品质量提档升级,做大做强制造业家当;推动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和工业化建造比重持续提高,持续提升建设工程品质;坚持在生活、生产、公共等领域发力,打造优质服务体系,全面增加优质服务供给。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引领“高明制造”迈向中高端。深入实施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三位一体”品牌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区域品牌建设,引导企业打造知名的产品品牌,推动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效益,打造更多高明制造的硬核产品。四是夯实发展根基,补齐质量基础设施的短板弱项。结合高明实际,深化技术标准战略,强化计量基础支撑,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建设,增强技术机构能力,加强认证监管,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结构优化、实用高效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格局。五是严格监管执法,切实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全方位质量监管,切实防范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完善信用监管体系,营造良好的质量安全环境;抓好重点领域“排险除患”整治行动,降低安全风险;积极构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监管格局。

  近年来,区市场监管部门及“质量强区”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从“强政策、优服务、深辅导、搭平台“等方面,抓质量、提质量,出成果、促发展,取得不错的成绩。质量品牌方面,我区4家企业获市政府质量奖,区政府质量奖连续评选了3届,6家企业获区政府质量奖,7家企业获得区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全区17家企业获市质量管理成熟度3A级以上评价,62家企业获市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认定,22个项目在市质量管理成果大赛中获奖;标准认定方面,全区各类企业累计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05项、行业标准80项、地方标准32项,联盟(团体)标准79项。全区共有12家企业的25个产品获得“佛山标准”评价。知识产权方面,全区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238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1.36件,居全市第二;拥有有效注册商标14757件、中国驰名商标13件、马德里国际商标3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全区累计获评省级以上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40家,2022年,我区获批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认可认证方面,全区申领绿色产品认证的企业数量位列五区前列(PPT名单)。2022年,新增获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48家,认证有效期累计企业数达到64家。具体做法如下:

  (一)强政策,以完善扶持办法,激励企业主动参与质量提升。有针对性地优化整合一系列奖励扶持办法,完善激励企业参与质量提升的政策体系。在新修订的《佛山市高明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资助办法》中突出支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重点加大对后续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在新修订的《佛山市高明区质量提升与经济发展奖励办法》中对市级创新开展的“佛山标准”评价、绿色(产品)认证、标准领跑者、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等项目,增设配套奖励措施;针对专利和商标资助分散在两个不同的资助办法,不利于操作的问题,在以上两个政策修订时进行整合优化;在新修订的《佛山市高明区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中,降低申报门槛,增加进入现场评审企业数量,引导更多优秀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上新出台的办法共涉及11大类差不多70个资助项目,为全面引导企业或个人参与质量品牌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3年,共计支持奖励企业参与质量提升工作2776万多元。

  (二)优服务,以提供精准帮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难题。一是持续开展“品质工程”“三走”等暖企帮扶行动。截至2022年底,“品质工程”活动已完成市下达的三年精准服务企业100家以上的目标,总数达106家,“三走”活动已完成走访调研企业100家的任务,累计帮助企业解决340多个问题。2023年“品质工程”活动将计划精准服务企业100家,力争让更多企业受惠。二是深入服务重点产品(行业)质量提升。选取我区发展基础较好,具有一定优势且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薄膜人造革合成革产业开展质量提升工作。一方面,聘请第三方针对PVC 装饰膜产品开展质量比对服务项目,通过实物研究、标准比对、质量对比和综合分析等,帮助企业找准产品的改善和提升空间,并利用项目成果帮助行业修订行业标准,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制定更高的企业标准,推动龙头企业联合起草发布《聚氯乙烯装饰膜》“佛山标准”。另一方面,直面我区薄膜人造革合成革企业实验室管理不规范,需要将产品送区外进行检验检测等问题,指导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国家CNAS认可共享实验室,提升产业认证认可暨检验检测能力。

  (三)深辅导,以推行先进方法,推动企业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一方面,深入开展质量管理深度培训辅导活动。选择区内潜质企业免费开展“一对一”深度培训辅导项目。聘请专家团队,对企业经营模式开展专业诊断,针对企业存在的经营短板问题,采取现场指导、实操训练、改善训练、作业考核等措施,循环推进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导入与应用。接受过辅导的溢达纺织、广东中旗、法恩洁具、远华新材料等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斩获不少的市区质量荣誉。比如广东中旗公司在2021年获第五届市政府质量奖、市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4A评价;广东远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2022年获市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3A评价,今年又获得了第三届区政府质量奖。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和普及群众性质量管理。以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深入10多家企业开展QC小组、质量文化建设等质量管理辅导活动。通过理论培训、课题制作、课题验收、成果分享等流程,帮助企业形成不少优秀成果案例。2021年全市仅5家企业获质量班组一等奖,我区独占2席位。广东盈香生态园作为服务业代表在竞争激烈的质量班组类评比中斩获三等奖,取得历史突破。2022年同样取得了质量班组类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质量文化类三等奖2个的好成绩。

  (四)搭平台,以畅通对接渠道,引导服务要素向我区集聚。一是推动“中国轻工业佛山高明标准化中心”落户高明。借助我们高明独有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及发展潜力,促进中国轻工业(佛山高明)标准化中心于4月21日在高明区正式成立。该中心以高明为中心,服务佛山全市,并辐射至华南地区,立足轻工业产业发展需求,促进标准化资源与产业对接,推进佛山市高明区轻工业标准化战略,发挥“标准化+”效应,推动高明乃至佛山轻工业高质量发展。高明及周边地区的轻工业企业将获得更多编制标准的机会,可就近享受标准编制工作的申请、指导、评价等服务,并助推高明乃至佛山轻工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积极推荐辖区内的专业服务机构以及发动有潜在服务需求的企业入驻“佛山质企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线上平台,帮助企业发布及获得所需的质量服务。在区高分子材料产业协会、区质量技术协会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整合区内外质量基础各类服务要素资源,为中小企业主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综合服务,有效破除NQI服务资源匹配难、费用高、周期长等瓶颈,为更多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质量服务。三是推进知识产权服务要素物理集聚。推动成立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起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被评定为全市优秀调解组织;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站建设,成功建成2个工作站。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建设方案,创新采用商会、产业园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方式建成3个指导站。推动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建设,引导协会、工作站、调解委员会、服务机构等多个组织进驻区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出台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储备激励制度,大力引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人才,目前全区专利代理机构有16家,商标代理机构20家,开展业务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有200多家。

  (五)固保障,以坚决守住底线,营造良好的质量安全环境。持续紧盯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做好监管执法、监督抽检、投诉举报等系列工作,坚决守住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一是加强监督执法。2021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共办理质量领域案件117宗,罚没金额共约37.75万元。二是充分发挥监督抽查发现违法行为“哨卡”作用。针对流通领域涉及民生安全、民意关切的重点商品,以及群众反映较多的部分商品,开展区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256批次,不合格产品发现率达46.4%,有效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引导企业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三是深化运用“问诊治病”预警作用。针对监督抽查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生产者,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零距离“问诊治病”,帮助企业查找产品质量问题原因,提供解决方案。四是积极妥善做好投诉举报处置。成功调解处理各类消费投诉4093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1200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