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江中学学子勇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一等奖

   日前,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传来喜讯,沧江中学学生周龙城将AI创新编程“玩”出新花样,勇夺全国大赛一等奖。

   这是高明沧江中学科创教育纵向发展,结出丰硕果实的一个例子。近年来,该校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为抓手,着力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目前已开设了各色科创课程和活动,构建起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化的科创教育体系,着力建设科创特色示范学校。

   普及于课堂  第二课堂培养科学思维

   观大势、谋全局,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科技创新在中学义务教育阶段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是沧江中学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为先导,中学阶段正是培养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的关键时期。”沧江中学信息科技导师黄超明说。该校从办学之初便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 和创新精神,旨在培养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为落实科创普惠课程,学校实施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场馆)“三进”方式,其中“进课堂”就是将科创与信息技术、科学、综合实践、美术等学科进行课堂教学融合,以课程化的形式进行普及。

   结合“三环五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沧江中学注重开拓第二课堂,每周都会开展6节以上的信息课、社团课、综合实践课,既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也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周六日也会通过线上交流解决学生的科创问题。

   黄超明说,日常的科学课根据低中高年段开展实验观察、创新思维培养、科技小发明创作等科技类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课堂则开展电脑绘画、多媒体作品创作、3D打印、动画制作、编程等。同时,也结合美术学科粘土制作、艺术设计、科幻绘画开展艺术类创新课程学习。

   前两年,沧江中学坚持采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式持续开展科创教育。其中,黄超明老师以课标为指导,创新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以技术为工具开拓思维,落实信息素养培养目,以机器人程序设计与人工智能两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创客教育不局限于学校,还将“触角”伸至校外。比如进家庭,学校结合教材中的科学实验,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用具开展植物种植记录、动物饲养观察和家庭小实验等活动。“进社区(场馆)”则以社会实践活动或科学小分队的形式,充分利用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和科普教育基地等公共资源,开展科普教育。

   实践于社团  丰富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哇,这个蓝色的鲸鱼好逼真。”“老师,快让我摸一下。”在沧江中学的3D打印社团,同学们看着刚打印出来的鲸鱼,感叹不已。

   以科创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沧江中学在2015年专门成立了创客室,开设有电脑作品制作类、编程类、创客类的社团,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子实现科技梦想。

   其中,创客室购置了十多台3D打印机和魔方机器人等套件,学生每2-4人就可以组成一组设计作品。“我们社团是双向选择,今年有30多个孩子,每周三、周四下午学习。”创客社团指导老师告诉记者,该社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借助3D打印技术,学校有效帮助学生将创新的想法变成现实。黄超明说,孩子们的制作能力超乎老师的想象,他们每节课创作的作品都很新颖、逼真。

   初一学生王博参加社团活动已有大半年,他喜欢电脑,也学过编程,“导出、STL、切片、转档、打印,今天设计的这款作品,完成打印需要4个多小时。”王博详细讲解了3D打印的流程。

   此外,不同社团聚焦的方向也有所不同。比如创客社团的课程主要是体验二维变三维,让学生的奇思妙想不再只是停留在画纸上,而是通过3D打印出立体造型,同时还利用建模软件和3D动漫软件,让奇思妙想动起来、炫出来,创客社团师生屡获国家、省、市、区级奖项。

   而机器人社团则利用机器人教学平台和教育系统及科技系统的机器人竞赛,让学生在设计应用智能编程等技术的同时,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的制作过程,锻炼工科思维。

   沧江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团课程鼓励学生通过社团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潜质。学校把社团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实验场,挖掘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科学架设多维社团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目标。

   提升于科研  课题研究促师生共成长

   综合实践科组是学校校本综合实践课程、创客课程,以及机器人、3D打印等特色社团的主力。来自不同专业的导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带领学生屡屡站上领奖台,为学校捧回一个个重量级的奖牌。

黄超明表示,科组在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之余,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开放式成果展示舞台。对内开展班级讨论会、辩论赛、制作展、交流会、墙报展,对外则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上赛场。科组多次在市、区内通过专题讲座、经验分享、专题采访等方式推广本校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成果、STEAM教育实施经验,帮助更多同行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STEAM教育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此外,学校还通过校园网建立课程资源库,丰富研究性学习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热情与实际生活的运用能力,同时搭建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共享优秀经验与资源,发挥综合实践研究实验基地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课程是科技教育的核心与关键,学校还与国内外知名教育智库、机构合作,支持科技课程的发展。过去,学校曾邀请专家、学者或者优秀的研究生为学校师生开展讲座或举行活动,让专家手把手指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项目式课程的探究。

   “在中学开展科创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学校希望借助优秀机构的技术力量,丰富教育设备及内容、提升学生能力和素养,为学校科创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和分享优秀的经验。”学校负责人说。

   学校还鼓励各年段学生参加科技比赛活动,以比赛获奖的形式促进孩子们乐于开动脑筋、勇于探究创造,从而培养创新素质。在今年举办的“广东省科技劳动教育暨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人工智能-创意应用项目比赛中,何卓轩、何正同学在全省初中组40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收获广东省二等奖。在第十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中,李瑞勋、易杰雄同学荣获大赛二等奖,该比赛项目为首屈一“纸”,两名学子现场用3张普通的A4纸制作承重模型,以承重44.5斤取得了佛山市初中组最好的成绩。

   学校也先后获评为全国百强特色学校、中国教育信息化首批STEM教育&创客教育实验学校、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种子学校”、广东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等,连续多年入选佛山市科技创新“十强学校”。

   “期待更多的同学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并勇于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黄超明说。



   来源:佛山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