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片区思维推动文明创建

文明之于城市,如一股无形的力量,浸润城市脉络;美德之于城市,如一股暗涌的暖流,温暖城市角落。高明区以“文明+”行动计划为纲领、以全国首创的“公益善谷”建设联盟为载体,率先开展农村文明示范片创建基层探索,渗透“大爱高明 德行天下”道德实践,全城涌现爱心正能量,温暖一座城。

  更合样本:志愿阵地盘活老区

  再一次牵起久别父母的双手,在场的留守儿童留下了热泪,更有甚者与父母相拥而泣,难掩激动之情。这是日前在更合镇版村发生的感人肺腑的一幕。本土公益机构超然社工创始人梁艳芳,用手机拍下这一场景,配上文字“留守并不孤单”分享到朋友圈,即刻引来了众多关注。
  今年1月,超然社工服务中心在飞地版村首度设农村志愿服务站点,这一温暖的行动,让长期少人问津的更合老区温情满溢。首场便民活动下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对志愿服务反响之热烈渴求之迫切,让梁艳芳感触颇深。
  于是,与超然社工服务中心版村站一样,高明123公益队、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等公益团队亦相继把目光投向更合镇,这些公益团队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公益善谷”建设联盟。原来,早在去年5月,这是透过本地政策支持、政府投入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为基础,利用需求发布、公益加盟、志愿项目联盟形式,吸引全市乃至全省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资源会盟更合,为高明首创的公益志愿联盟“公益善谷”。
  仅一年时间内,高明更合镇先后涌现白石、吉田村、田村、洞心村、八宝坪村、新圩社区等13个农村志愿服务站点,打造“高明乐善 多多益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品牌,涵盖希望之家、关爱空巢老人、爱的小屋等15个志愿服务项目,开展近100场公益活动,惠及更合镇受益人群3万余人次。
  “过往,更合革命老区的市民,对志愿服务只能耳听未能体会,透过农村志愿服务站点,让他们真切享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高明区“公益善谷”建设联盟理事长李永雄表示。其实位于高明区更合镇,经济相对落后,空巢老人6000余人,本地与外地少年儿童7000余名,相较高明其他地区,革命老区更合对志愿服务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瞄准现实后,高明区以革命老区更合镇为实验田,把“公益善谷、创文延伸、百村升级”融入农村文明示范点落地生根。
  藉着2016年是创文延伸年与机制优化年,是推动创文十三条向基层拓展延伸关键一年,高明区以“公益善谷”农村志愿服务品牌,率先打造农村精神文明示范片,抓住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牛鼻子,以农村志愿服务为核心,牵动整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力量整合。“基于高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最迫切的需求,以‘公益善谷’联盟重点抓住留守儿童、妇女、老人,这些农村特殊的社会群体,以立项目、建阵地、强机制,推动社会上公益慈善力量。”高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吴伟强表示。

  片区经验:划分三区整合资源

  如果说“公益善谷”的落脚生根,让更合革命老区重焕生机,那么在高明杨和镇,则以整村整镇的统筹创建方式,迎来新城新貌新风尚。
  在杨和镇清泰村,村民杜根长每天傍晚都在杜氏大宗祠前,与老友记踢球赏景话家常,小日子过得悠闲自得。这几年清泰村铺上了硬底化道路,村容村貌媲美城镇,醒狮协会、篮球协会、健身广场舞协会开展得如火如荼,眼看就要搬进村民筹资建设的“杜氏大宗祠”,一系列的变化,让长期居住在区中心的根叔忍不住又搬回了村里。
  清泰村委会党总支支委杜景鸿告诉记者,清泰村自2012年起创建文明村,“杜氏大宗祠”将作为村中文化中心,囊括乡贤联谊会、老人活动中心、未成年人农家书屋以及各协会活动开展。“村中面貌的改变,不少移居村外的村民都搬回来,享受文明成果。”杜景鸿说。

 

1、高明区共有区级以上文明村居285个,包括省级文明村居5个、市级文明村居135个,文明村、文明社区占全区农村、社区的比例均约为52%,与全市比例基本持平。
  2、高明登记在册的社工与志愿者人数已达到4.6万多人,占高明常住人口比例已超过10%。通过把道德模范工作与创文、城市管理和志愿服务建设工作相融合,最大限度发挥道德模范引领风尚的作用
  3、2015年以来,共组织4次区级模拟测评,3次专项测评,在媒体发布5期“文明指数红黑榜”,在本地主流网站收集“文明行为红黑榜”线索434条,设置回音壁,要求责任单位限时回复,网民反响热烈。
  4、2015年,高明区共帮扶道德模范人数26人,财政拨付帮扶资金26000元,各单位、各行业及社会各界人士也根据自身实际,热心帮扶,出钱出力。建立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定期座谈交流工作制度,每年春节前夕组织开展交流活动
  5、近年创建“五好”活动中,为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做了106件实事,帮教79名失足青少年,帮教407名“问题”学生。
  6、积极组织济困助学,自2012年来,全区关工委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474人,帮扶金额约89.15万元,捐赠学习用品一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