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 打造海绵城市

   作为佛山市七大海绵城市试点区域之一,高明西江新城将先行先试,探索城市排水通畅、道路硬化、环境整治、水体污染等问题的解决方案。上周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公布了这一消息。

  会议决定,全市采取区域选点、组团式建设的方式实施海绵城市建设,五区各确定一个不少于15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域。禅城绿岛湖片区、南海三山新城片区、顺德中心城区、高明西江新城、三水云东海片区等7个区域成为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总面积超过76平方公里。

  会议要求,全市要以7个试点区域为重点,集中力量,先行先试,重点解决试点区域内城市排水通畅、道路硬化、环境整治、水体污染等问题。此外,自2016年起,全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为加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市政府将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佛山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国家标准,到2020年,佛山海绵城市建成区总面积要达到20%以上; 到2030年,海绵城市建设面积达到80%以上。

  事实上,西江新城自建城之初便秉承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着力构建立体复合的水系统,并加以综合利用,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云水相依、湖山相映的城市新格局。风光秀美的丽江水廊和明湖公园,既是高明市民休闲娱乐新场所,也是具备防洪调蓄功能的水利设施。

  “西江新城水体面积达到17%,还有超高的绿化覆盖率,这都给建设海绵城市提供了载体。”西江新城管委会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海绵城市的建设体现在很多细节,比如降低地块铺砌的比例,少用阻水材料,使雨水尽量下渗回流江河;水体建设时与岸边绿化融合渗透,消弭自然边界;利用地势高差,南北端设置泵站,把西江水引入,形成活水绕城、自然流通的效果。

 

  延伸

  阅读

 

  何为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