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高明志愿公益之路如何越走越阔?

    3月是学雷锋月,在团区委、区志愿者协会的指导下,全区的公益团队和志愿者纷纷走上街头,为市民提供义诊、理发、维修电器等志愿服务。

  在高明,学习雷锋精神不只是3月里的“一把火”,而是通过探索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志愿公益机制,把志愿公益服务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滴细微之处。高明志愿公益之路如何越走越远、越走越阔?

    义诊、理发、维修电器、服装缝补……3月以来,“邻里相守望,共筑文明城”学雷锋系列活动走进全区各镇街,机关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学生志愿者组成便民服务队,深入基层送服务、送温暖,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目前,全区共有3万多名注册志愿者,并相继成立123公益团队、夕阳红志愿服务队、乐善公益服务队等公益团队,志愿服务队伍规模日渐壮大。

  团队规模有了

  资源如何整合?

  “一场场零散的活动下来,给我感觉今天不知明日事”,李浩是友爱历奇辅导中心的常务理事长,去年该中心设计了“爱的小屋”,旨在建立一个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温暖港湾。去年9月,该项目申报了市志愿服务重点项目资金扶持,获得1.5万元的扶持资金,年底获得首期50%的资金,另外50%资金需经过评估合格后才能划拨。

  今年1月,由两间板房搭建而成的“爱的小屋”在荷城新亨村正式运作,每天16时30分~19时对外开放,吸引了新亨村及隔壁村居的村民带着孩子前来。

  李浩表示,政府部门的资金和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支持等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但也只是“杯水车薪”,缺乏资金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运作至今,“ 爱的小屋”已经投入约5万元,该团队只有通过承接一场场零散的活动维持项目运作。

  “我们又要写活动方案,又要筹备活动道具,为了节省开支,所有道具都只能买材料回来自己做。现在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在确保项目继续运作上,还没有把核心专业发挥出来。”李浩说。

  “爱的小屋”面临的问题,是区内不少公益团队的共性问题。团区委副书记陈文龙表示,今年,团区委将继续鼓励区内多支公益团队争取省、市、区的资源。此外,将通过区志愿者协会争取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再分配给区内公益团队承接,以及团区委推出项目、让公益团队承接两种方式,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和指引,以助其在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

  公益团队进社区

  参与社会治理

  目前,中心城区的居民对志愿服务有了较深的认识,也普遍接受。不过,对于部分村居来说,志愿服务或许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今年,区志愿者协会将大力推进志愿服务下基层活动,引导公益团队深入村居社区,参与社会治理。

  “农村可能留守老人、儿童比较多,所需的服务跟中心城区不一样,在进社区前要先做好调查,了解他们需要哪种服务,再提供相应的服务。我们计划覆盖全区一街三镇,真正让群众喜闻乐见,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组织的职能错位互补。”陈文龙说。

  事实上,公益事业与创新社会管理息息相关,近年来,高明的公益团队活跃在扶贫济困、抗灾救灾等各个领域,成为政府功能的重要“补充”,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今年3月5日,关婉飞、黎小青当选第五届佛山十佳“美德之星”。近年来,高明区的志愿者队伍也涌现出美德之星、广东好人、佛山好人等先进人物,他们通过感人至深的事迹,诠释了新时期的雷锋精神,为社会传播了正能量。

  公益事业趋势:

  品牌化、规范化、抱团发展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陈文龙说,自2003年成立以来,区志愿者协会也正在转型:从过去做志愿者,到现在搭建平台,为区内的公益团队提供全程指导、培育、评估、监管服务,引导它们建立各自的公益文化品牌,这样才能具有“造血”功能,更好地承接其他的项目。

  “千万不要想‘我是在做善事’,这样就有一种道德上的崇高感,而忽略了对自身的约束。”在日前召开的志愿服务重点项目中期评估会上,团区委书记谢天山勉励区内的公益团队要借鉴学习其他地区优秀的做法,对组织进行规范化建设,多思考高明今后的发展路向,跟上高明发展的节奏。

  “志愿事业想要广泛发展,除了满腔热情,更加偏向组织化行为。如果能探索到好的服务机制、激励机制、社会各界的参与机制,公益事业的发展才会是长远的、健康的、持续的。”

  谢天山还说,今年,团区委将继续推进高明青年社会组织公益联盟建设,营造“抱团发展”的公益氛围,为创新社会治理贡献更多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