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区斩获2023年“广东省十佳污染防治攻坚战典型案例”殊荣

  2023年6月5日第52个世界环境日之际,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授予“佛山高明:先行先试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项目2023年“广东省十佳污染防治攻坚战典型案例”荣誉称号,高明污染防治成效获省级“点赞”。

  20世80年代以来,纺织印染产业一直是佛山市高明区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高明区荣获“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号;2021年纺织服装行业产业产值451.4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25%,全区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37家,其中16家位于荷城街道西北侧的沧江工业园(西安片区)内。沧江工业园(西安片区)内纺织印染企业零散平面分布,用水量高达4.7万吨/日,热蒸汽需求量约2500立方米/日,资源消耗大;园区存在用地效益低、治污水平差、监管难度大等传统工业园共性问题;配套的市政污水处理厂被印染尾水挤占处理能力,常年超负荷运行,环境容量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客观问题日益突出。

  我们深刻认识到,纺织印染产业在高明区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贡献和现实需求,传统产业绝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要研究如何转型升级、做优做强的问题。高明区委、区政府为破解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困境,以“促进示范园区污水近零排放,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标杆”为总体目标,通过“集聚发展、集中治污、中水回用、统一供能、监管提升”等五项工程,多向发力促进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先行先试探索纺织印染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化发展之路。

  图片1.png

   

  高明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园区项目布局

  一、集聚发展工程——腾出城市发展空间

  关停搬迁大成路原有9家印染企业,整合进驻到投资10亿元社会资金建设的集研发、织造、印染、销售、物流于一体的秋盈纺织生态科技产业园,推动印染企业“生产上楼”实现产业空间立体扩容,腾出大成路片区950亩的优质城市更新空间。

  二、集中治污工程——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引入3亿元社会资金建设处理能力3万m³/d的绿源水质净化中心,集中处理园区工业废水,出水执行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校严者,COD≤40mg/L,BOD5≤20mg/L,氨氮≤8mg/L,且中水回用率≥70%,共建共享污染治理设施推动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和中水高回用,整体提高污染治理效能。

  三、中水回用工程——促进区域“近零排放”

  以绿源为核心构建大、小水循环体系。小循环:绿源-印染企业-绿源,绿源集中处理周边企业工业废水,中水回用于印染企业;大循环:三污-大唐-周边企业-绿源和三污,大唐吸纳第三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后将中水回用于自身,富余部分供给周边企业,耦合实现生活污水全回用和“近零排放”,减少新鲜水取用和尾水排放对高明河生态的双重负面影响。

  四、统一供能工程——推动企业互利共赢

  高规格谋划实施冷、热、电、气、水“五联供”体系。依托大唐热电冷联产项目,提供电力和电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冷水、热能、蒸汽、回用水等副产品,统一供给秋盈纺织生态科技产业园、润泽(佛山)国际信息港等园区内用能企业,大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五、监管提升工程——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开展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面接驳整改园区混流错接的雨污管网,实现园区“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污水全收集、处理全达标”全流程控污。政府投资1500万元建设水环境大数据监管系统,覆盖园区主要涉水单位和重点河涌,实时监控企业产污、治污、排污情况及水质水情,发现异常数据即时推送执法部门,实现以问题为导向的精准和科技执法。

  园区“双循环+五联供”体系的成功建设,带来的将是生态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一、零散纺织印染企业关停搬迁整合进驻秋盈后,占地由950亩缩减为99亩,缩减用地近90%,容积率提升至3.0,单位土地面积产值由643元/平方米/年提升至6263元/平方米/年,增加量874%。

  二、“上楼”企业改造升级,使用低浴比染色机等先进设备,结合余压余热回收和变频调节用电等手段有效减少水(165万吨/年)、电(436万千瓦时/年)、热(11万吨/年)使用量,节约生产成本约3722万元/年,再造企业竞争优势。

  三、通过大唐集中供热减少在用工业锅炉23个,分别减少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17%、20%,同时得益于热效率的提升可降低企业蒸汽使用成本约4243万元/年。

  四、通过绿源推动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和中水高回用,分别减少新鲜水取用和尾水排放2.1万m³/d,削减了污水、COD和氨氮排放量最高可达76%、74%、71%。

  五、碳排放量由33万吨/年减少至22万吨/年,削减碳排放11万吨/年,削减34%。

  此外,园区案例已初步入选生态环境部对外交流中心评选的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拟近期公示。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佛山市高明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利用社会资本推动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立起市场资本参与环境治理的“高明机制”,摒弃对传统落后产业“一关了之”的做法,努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环境质量从源头上的根本改善,真正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闯出了一条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高明路径”。

图片2.png图片3.p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