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名人-李林泉

李林泉1919~1995,又名李乙,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边坑村人,1919年8月16日出生于地主家庭。1929年至1932年在本村私塾读书,1933年至1934年在水井洞益智小学读书,1934年下半年转到高明县立第三小学校读书。

在三小读书期间,李林泉开始接受三小革命教师灌输的反帝反封建思想,阅读进步书刊,思想有所觉醒。1935年8月,共产党员陈勉恕从香港来到三小,以教师职业为掩护,与李守纯一道发展力社组织,领导三小革命师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在这种革命思想的熏陶下,李林泉开始追求革命真理,投入到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中。在三小这个革命的摇篮里,李林泉更坚定革命的信心,并在斗争实践中锻炼成为一名革命骨干。

1937年9月,李林泉三小毕业后回到水井洞益智小学任教师,以教师职业为掩护,与共产党员谭宝荃一起深入农村,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1938年2月,经过严格的考验,由谭宝荃介绍,李林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党后,李林泉更积极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中。1938年9月,中共水井洞支部成立,谭宝荃任支部书记,李林泉任宣传委员。在谭宝荃的带领下,李林泉深入到群众中,组织群众,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积极发展党员,壮大革命力量。1941年,国民党反共逆流波及高明,斗争环境不断恶化,李林泉遵照中共高明县委的指示,转回家乡边坑村务农,秘密从事活动,掩护革命力量。1942年至1944年,李林泉以农民的身份作掩护,配合孔令淦、朱乃良、郑锦波等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组织工作。1944年10月,李林泉和支部党员一起发动群众,参加倒钟运动。11月10日,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合水小洞成立,李林泉参加成立大会,此时郑锦波派陈权、陈耀基、陈念华、李林泉回水井洞组织武装民兵中队,李林泉任中队长,陈权任政治指导员,陈耀基任教官,陈念华任文化教员。李林泉组织武装民兵中队进行了12天的军训,军训结束后,积极配合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1945年1 月改编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三团)对国民党军进行抗日反顽斗争。1945年1月5日,率领民兵中队参加布社伏击战,协助第三团活捉国民党158师473团团长黄道尊。1945年5月,由于中共高明县特派员冯华被捕,高明地方党组织陷入困境,中共水井洞支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党组织活动暂停了,但李林泉对革命没有失去信心,却继续带领民兵中队在水井洞一带进行隐蔽活动,坚持至抗日战争胜利。

1946年 2月,梁文华以单线联系的方式,与中共水井洞支部成员李林泉、李连崧取得联系,恢复党组织活动。1946年5月,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三团部分成员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后,武装民兵中队解散回农村隐蔽,李林泉在边坑村小学以教师职业为掩护,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在解放战争时期,李林泉在水井洞开展反“三征”和借粮救荒、借枪自卫工作,发动青年参军,组织成立农会,负责水井洞、田村、大洞的农会组织工作 。1948年7月,任水井洞农联会主席。1949年5月,高明县人民政府成立,李林泉任合水区联安乡乡长。他带领联安乡人民群众开展生产运动,组织生产合作社,大力整治农田,抢修水利,掀起开荒生产的热潮。在革命战争年代,李林泉始终站在斗争的前线,直至高明县解放。

1950年1月至1952年2月,李林泉先后任高明县合水区联安乡、常安乡乡长、人民政府合作科科长, 1952年3月至1953年6月到广州南方大学学习。1952年5月13日,高明县、鹤山县合署办公,任高明、鹤山县合作总社副主任、财委会副主任。1954年6月30日,高明县、鹤山县分开办公,1954年7月至1958年10月,先后任高明县财委会副主任、工业科科长、计委会副主任、人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58年11月16日,高明县、鹤山县合并为高鹤县,当选为高鹤县委委员、高鹤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1965年10月,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69年7月至1975年6月,在大水坑水利工程指挥部任施工员、高鹤县师范学校任革委会主任、宅梧片水利指挥部指挥员。1975年7月至高明县恢复建制时,任高鹤县革委会科教办主任、革委会副主任。

1981年12月7日,高明县恢复建制。1982年2月23日,李林泉积极参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成立工作,任筹备组负责人。1982年6月27日~7月3日,召开政协高明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李林泉当选为高明县政协副主席。1987年4月离休,1995年4月病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