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域治理读懂基层运行 ——《县乡中国》读书心得

  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为此,“高明先锋”每周末或节假日推出“组工书适区”栏目,邀请大家一起读书、悟书、荐书!本期由高明区委组织部苏美权同志荐读《县乡中国》。


  《县乡中国》的作者是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杨华。杨华老师2007年开始从事农村调研,走遍全国20多个省市,累计调研时间超过1300天,本书就是杨华老师基于此形成的作品。


  《县乡中国》从县域治理的内部视角出发,对县域治理体系、县域治理能力、县域治理的自主空间、基层干部的激励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这也就构成了本书的四个篇章。


  县乡是中国最小的行政单位,尤其是乡镇,是行政体系的末梢。县域治理,体系庞大,错综复杂。作者对县域治理这个主题进行了深描和刻画,并且对大量的个案进行了呈现和剖析。书中每一篇都关注不同的主题,整体来说县域基层治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或多或少涉猎了,特别是对于乡镇工作下了扎实的调研功夫,尤其是对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和基层干部晋升激励等方面的总结提炼非常精准到位,对我这种曾经在乡镇工作过的公务员,特别容易产生共鸣。


  例如,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表现形式是条块结合,在县域治理中,县级部门代表着“条条”,乡镇街道主要是“块块”。随着十八大以后,基层监督考核体系的建立健全,对于各项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纪委监委、巡察组、督查办、督导组等都会给予不同形式的过程介入,在过程管理、监督下乡和问责泛政治化的情况下,县级部门要支配乡镇,乡镇要争取更多自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便成为了最形象的表述。我认为,乡镇一级在制度和规范的大框架下改变权力、人员、财政、岗位等体制资源具体流动的轨迹、程序,并进行优化组合,以更好地向上对接政策,向下结合基层实际,实现体制资源的集约与优化利用,顺利完成各项治理工作,实现治理目标,这构成了当前基层治理的最大特征,也是基层治理能够创新的制度基础。因此,要给乡镇预留足够的自主空间并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同时这个平衡在基层治理张力下是呈动态的,这样才能激活和保持基层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并在根源上纠治形式主义,保障县域各项工作和事业的进步。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深入了解基层运行及其逻辑的入门书籍,非常贴近现实,接地气,更多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解作者的调研及研究成果。然而,本书最大的不足可能就是缺乏统一扎实的理论分析,导致全书流于对治理制度机制和实践互动的叙事描写,很多时候只点了点问题,简要分析原理,但未深入理论剖析其中机理。这也导致了在框架上更像是一本调研文集、论文集,把一篇篇文章堆积起来,做了个分类,结构显得比较松散。同时,这本书里很少提出解决措施或者政策建议,但是个人觉得比起提出解决措施和政策建议,更重要的是把问题背后产生的根源和机理解剖析得更加全面、深刻。因为在中国广袤大地上极为多样复杂的县乡治理实践中,老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问题产生,与其纠结如何通过一本书就找到我们治理实践中的“万能解药”,倒不如提高对基层治理问题感知的敏锐度,多学学诊断治理问题的“病理学”,相信这也是这本书想带给我们的启发。


  正如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评价的那样,该书文笔细腻生动,富有想象力,是“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的范本。阅读本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基层运转和治理的原理,把握特定问题的症结,提供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借鉴。同时,作者在书中对于案例的剖析和调研方法的呈现,对于我们做好调研工作,获得更多真知灼见也会有所帮助和启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