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区杨和镇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3年1月5日在高明区杨和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高明区杨和镇财政办公室主任   易军军

各位代表:

  我受杨和镇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我镇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并提出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开启新百年征程的一年。我镇财政部门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市委“515”战略目标,落实区委“12345”发展计划,围绕镇委打造“两区一廊”发展定位,锚定“113”工作思路,知重负重、勇毅前行,把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增加可统筹的财力、扎实挖掘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杨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一)预算执行的基本情况

  2022年我镇财政总收入35895.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58436.79万元的61.4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006.64万元,上级专项资金补助收入9973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3915.46万元。

  2022年我镇财政总支出41396.3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69769.38万元的59.33%。上年滚存结余13234.95万元,2022年结余7733.67万元。具体支出的完成情况详见附表1,按功能科目编列情况详见附表2,按经济分类科目编列情况详见附表3。

  (二)2022年预算执行主要工作

  1、注重颗粒归仓,财政收入争稳求进。面对疫情冲击、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及政策性减收等“三重”压力,聚焦主责主业不放松,多措并举,以更大力度组织收入。一是发挥全镇“一盘棋”合力,加强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抓紧抓实税收组织,加强对镇内税源企业的分析研判,提升主体税种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贡献力度。二是积极推进公有资源、资产盘活工作,加快组织公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实现进度,弥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财力缺口。

  2、加强统筹整合,财政支出平稳有序。一是多渠道统筹资金保障支出,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有序出让土地、盘活存量资源等方式,有效保障财政基本运转平稳。二是优化支出结构,牢固树立厉行节约、过“苦日子”思想,合理研判各阶段的资金需求规模,保证“三保”支出落实到位,全年保障“三保”资金约1.3亿元。三是健全上级专项结余资金清理盘活机制,通过内部通报、定向沟通等方式,深入分析影响支出的因素,逐个击破,加快支出进度,落实2018年至2020年市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付1984.86万元,落实上级资金使用“最后一公里”。四是积极争取和用好用足上级资金政策,持续对接上级财政部门,按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梳理镇内重点项目情况,完善审批手续及相关资料,争取专项债券资金1.06亿元,支持高铁经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皂幕山4A级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和乡村振兴等44个工程子项目建设,为镇政府投资计划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3、围绕提质增效,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一是认真落实预算单位主体责任,通过预算绩效编制培训等形式开展宣传培训和业务指导,确保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加快完善制度保障,印发《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并配套《杨和镇关于加快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促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一体融合的工作方案》来推动工作落实,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闭环系统,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确保绩效管理有章可循。三是积极扩大绩效评价范围,加强各领域资金监督检查及绩效评价,确保资金安全运行、有效使用。四是高位推动2022年度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深度融合2023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进一步激发预算单位绩效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4、坚持固本强基,创新思路谋划增效。一是落实公有企业房屋租金减免,力推政策落地,减免租金13.55万元、惠及主体15户。二是推动建章立制,通过综合研究讨论,学习借鉴勒流、西樵、均安、杏坛和张槎等兄弟镇街公资发展经验,5月优化完善了公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议事规则,6月和7月先后出台了《杨和镇优化镇属公有资产运营管理工作方案》《关于规范镇属公有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意见》,形成改革保障体系。三是围绕公有企业提质率先发力,逐步启动公有企业参与村级工业园改造、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在完善皂幕山公司发展架构、推动市场化运营、薪酬考核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推动公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了在财政预算执行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主要包括:一是镇级可支配财力不足,受宏观经济下行、持续减税降费以及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税源增长后劲不足,实体税源尤其是新增税源少,增收渠道较狭窄,且土地出让情况不及预期,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下滑,给财政资金调度带来较大压力;二是财政支出紧张,面对“三保”、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等重点刚性支出和镇委镇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财政支出需要保持一定强度,财政面临的收支平衡压力前所未有;三是统筹全镇资金资源能力有待加强,目前财政预算管理中还存在绩效评价未全面到位、资源配置效率不够高的问题;四是在镇属公有企业多元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方面的思路不够开阔,举措不够创新。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研究探索,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措施,主动对接政策,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财政预算安排

  2023年我镇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执行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增强“三保”保障力度、支持重点项目推进与2023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结合起来,为我镇抢抓发展机遇,奋力追赶超越,争当全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2023年我镇财政预算收入总计为64238.5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587万元,上级专项资金补助收入11649.5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20002万元。上年度累计结余7733.67万元。2023年我镇总财政资金为:71972.17万元。

  2023年我镇预算支出相应安排为67056.49万元,比上年实绩增加61.99%,年度结余4915.68万元。以上预算是按现行财政体制,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预算原则和上级有关政策要求安排。主要支出项目详见附表4,按功能科目编列情况详见附表5,按经济分类科目编列情况详见附表6。

  三、2023年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2023年的财政工作千头万绪,我们要从战略全局出发,积极稳妥应对矛盾错综复杂、挑战机遇交织的发展形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力提效、优化统筹,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一)千方百计做好增收挖潜。一是一以贯之抓好税收组织。以“部门联动、源头控管、信息共享”为主要手段,加强各职能部门涉税信息传递和交流,全面掌握涉税信息,增强税收管理主动性,结合区位优势、产业布局、商贸传统和文化特色,不断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二是积极挖掘非税收入潜力。主动对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调研,加强分行业分领域分析,加大对公共资源有偿使用及特许经营权的挖潜力度,依法依规盘活处理,拓展非税收入来源。三是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配合职能部门排定地块出让时序,了解地块现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开拓思路,做好土地储备和加快重点优质成熟地块挂牌出让工作,促进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为我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

  (二)持之以恒强化精细管理。一是坚持“稳”字当头,量入为出精准预算,科学统筹,做细做实做准2023年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要求,建立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有效衔接机制,提升预算执行效率。二是牢固树立过“苦日子”思想,按照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着力强化预算约束,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努力实现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工作目标;继续厉行节约,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着重加强对支出必要性、合理性审核,确保资金花在刀刃上。三是紧紧围绕“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依托区级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和信息化建设上的经验,大胆探索和创新预算绩效管理的方法、技术和手段,深入挖掘继续深化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潜力。

  (三)全力以赴构筑发展型财政。一是积极争取并统筹用好各类上级资金。及时掌握上级财政资金最新支持动向,适时汇报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同时加大资源、资产整合力度,把争取政策性金融工具和政府专项债券支持作为突出工作来抓,配合相关部门精心策划、包装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优质项目,力求在上级政策盘子中争取更大份额,推动项目发展,夯实稳投资、稳增长的基础。二是加快镇属公有企业改革步伐。充分利用好“顺高结对”“荷杨新一体化建设”、珠肇高铁建设等机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城市升级、产业提质、环境优化、文旅商业等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在实战中锻炼队伍、壮大实力、体现担当。同时加大统筹资源资产力度,形成“大财政、大资产”格局,鼓励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盘活镇属资产资源,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想方设法培植财源,助力构筑发展型财政。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的财政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镇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位代表的大力支持和监督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财政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杨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附件:人大报告附表1-6.xls


- -